第549章548选择
魏广德没有等多长时间,內侍来报,裕王请他过去。
裕王现在的日子是过的越来越滋润了,所以不是朝中发生大事,他已经很少去前面的院子。
跟着內侍到了王府内院,此时左近已经被清空,除留下一些內侍外,王府宫人都已经离开。
“拜见裕王殿下。”
魏广德看到裕王朱载坖已经起身要过来相迎,急忙抢先施礼道。
裕王表现亲和,可他却不能恃宠而骄,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
对于这样的场合,当然不用行什么叩拜之礼,魏广德也就是对着裕王深深一揖。
不过,这也就是裕王还在潜袛的时候可以如此,将来裕王登基为帝后,见裕王汇报事情就麻烦了。
明朝沿袭了元代臣下向皇帝跪拜的制度,所有官员无论品级高低,都要向皇帝跪奏政事,奏完后皇帝命令可以起身才能站立起来。
皇帝发布圣谕时,百官都要跪着听。
裕王有些犹豫,刘焘背后站的是徐阶,江东身后有杨博,都是朝中重臣。
马芳一直把目标钉在俺答汗身上,自然要把所有影响都考虑到,甚至连进兵路线及宿营地点都要充分考虑,务求不留一点破绽。
确实,若是江东出镇蓟辽,那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下一任兵部尚书人选,只要他不出其他事儿的情况下。
看到裕王的表情,魏广德不知该如何表达此时的心情。
实际上,长城最重要的作用,并不是以一堵墙把敌人挡在外面,就像攻城战那样。
或许是他太过敏感吧。
“你说马芳打算近日率兵奔袭大漠?偷袭俺答汗大营?”
而且,这也是在招祸事,谨防父皇知道了,就以他居心叵测为理由废掉也是可能的。
嘉靖皇帝的做法,大家既然得了好,不过私下里还是要表现出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情,抱怨嘉靖皇帝不上朝的做法。
想到这里,又想到牵扯其中的马芳,裕王最终还是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现在,马芳已经把宣府他能调动的机动兵力以巡边的名义,再次集结到张家口堡内,只等确认俺答汗的位置就可以行动。
“你想要孤表达支持刘焘的意思?”
如果鞑子犯边打破边墙,要么就是对这些镇堡进行攻打抢掠,要么就是直接略过,继续深入,对明朝内陆其他大城发动攻击,而这些镇堡内的兵力就是收复城墙,阻拦其顺利撤退的主力。
魏广德又继续说道,不过担心裕王不清楚此事的紧急,又补充道:“此事也是刻不容缓,以我对马芳的了解,此时他可能已经陈兵边墙,随时都可能出塞。”
“杨尚书也是六十多的人了,此前就曾多次私下表示精力不济,我估计他的打算,似乎是准备让江东接替他的位置。”
打开一个缺口需要时间,还要防备守军的进攻,游牧民族突然袭击的战略优势丧失殆尽,烽火台快速传递军情到远方,也可以让中原地区政权有充分的时间做好准备,抵御进攻。
“你想阻止江东出任蓟辽总督,阻止他入主兵部。”
现在,这种感觉已经越来越强。
一旦交给别人,那就不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了。
魏广德也不急,就在一边静静等待着。
裕王有点明白了,“只是,毕竟是杨尚书推荐的人,孤也不好插手此事。”
魏广德不知道此时裕王怎么想,只是看到他在那里低头思索半晌。
刚刚才从虏骑袭扰京畿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还没缓上几天,裕王就听到马芳打算以牙还牙进行报复,自然是惊喜交加。
裕王此时也意识到这是件麻烦事,他身为王爷其实沾染不得,即便嘉靖皇帝似乎并未杜绝他和外地武将联系。
裕王不是小白,他就是个王爷,动用大军的权利,他哪里有。
偷袭北沙滩当然不是马芳头脑一热而做出的决定,他为此实际上已经准备了一年有余。
但有的时候,鲁莽从事,逞匹夫之勇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个词的出现也说明,准备充足往往就是失败的根源。
而此时张家口,马芳已经率麾下精锐骑兵进驻堡城修整,只不过他一直等待的消息,依旧没有传来。
正如魏广德所言,杨博确实在考虑接班人选。
魏广德直接答道。
还好,魏广德一共也没有被嘉靖皇帝召见过几次,而且每次其实也没什么要汇报的,大多是皇帝问话。
“为什么是山西镇而不是大同?这次大同总兵姜应熊及麾下表现也极为抢眼,战力也是不俗。”
当发现敌人踪迹后开始预警,同时当然要进行抵抗,为的其实仅仅是争取一些时间,让内陆的民众加紧备战,坚壁清野创造一点时间。
这对他在裕王心中树立形象不符,会给人一个麻烦精的印象。
魏广德说道。
长城上的驻军,其实更重要的作用就是预警,当然也是作战士卒。
长城是一个防御体系,依托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
没有直接回答裕王的问话,多傻,他都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这样,他们庞大的兵力才能顺利通过长城,抢劫到的物资和人口也才能顺利出关。
和嘉靖皇帝一样,对于外敌,明朝的皇帝和皇子态度一样,那就是打回去。
“现在山西镇总兵官是董一奎,他也是因此战有功被兵部举荐,刚调离宣府。
而这次鞑子再度重演当年境况,自然让裕王也是热血沸腾,想要予以报复,最狠辣的报复回去。
本来,以他的性格,对于蓟辽总督一职的争夺,自然是敬而远之,不参与其中为妙。
突袭时间提前或者推后,他都不会紧张,可偏偏是这个时间点,他就认为极不合适。
魏广德稍微犹豫片刻,组织下措辞,就把先前对张居正说的那些话又向裕王讲述了一遍。
涉及到权利争斗,裕王一是也不好再说什么。
“不过,善贷,你和叔大的担忧也有道理。”
让魏广德平身后,裕王就笑道:“善贷,你我亦师亦友,私下里不必那么讲究。”
裕王也只是笑笑,随即正色问道:“不知善贷来此,是有何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