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547最坏的局面
“蓟辽总督?”
张居正听到魏广德问起这事儿,心里就是一惊。
“听说还未定,怎么,善贷可是有人选举荐?”
张居正似毫无所觉的问道。
魏广德哈哈大笑道:“我能举荐二品大员吗?”
“你是御史,朝廷可没说举荐人才,举荐人品级要有多高。”
张居正抚须笑道,不过他也从话里听出来,魏广德没有插手此事之意。
或许,真是临时起意,随便问问而已。
“刘大人从两广、福建总督任上被调回京城,各方面可都没有这次屡立战功的江总督表现抢眼,怕是争不过啊。”
“徐阁老和杨尚书,都和裕王府交好,所以我也更能不偏不倚看点蓟辽总督人选。”
不过这些细节,也没必要对张居正说叨。
“马芳那边,若是我猜得不错,怕是这时候他已经率兵到了宣府长城脚下,随时都会潜出关隘。”
以前蒙古部族之间只是表明的和谐,实际上就是出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所以每次南下都不是集齐全力。
在兵部期间正是嘉靖二十九年,适逢外虏兵犯京师,本欲回乡守孝的刘焘被夺情参与了卫戊行动,直到战事结束才请求回乡丁忧。
最起码,张居正是真不知道魏广德是因何事和江东交恶的。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杰出的统帅,依旧免不了遭到弹劾。
像马芳这样的突袭,往往不会集齐大军,只会带走万余精锐,便于快速突进实施突袭。
于是,魏广德就把马芳率部返回宣府后,谋划偷袭蒙古北沙滩一事告诉了张居正。
魏广德摇摇头,“感觉我把他抬得太高了,不过此人确实有过人之处,否则绝不可能一统大草原,实为大明心腹大患。
而大同军则完全不了解,也很难指挥的动,马芳绝不会联合大同一起进兵的。”
“既然控制不了,不如想办法补救?”
张居正说道。
“那有劳善贷帮忙了。”
“那你是什么意思?想要阻止还是”
张居正也不隐瞒,当即点头说道。
“对了,我今儿还有一件事儿,想听听叔大兄的看法。”
“嘶”
“刘大人在东南剿倭,还有平定张琏反贼之战中,也是立下战功无数的。
宣府军在他麾下多年,已经被他完全掌握,自然知道该如何做才能做到保密。
“为何?”
这次调回京城,老师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魏广德说着话低下头,旋即又抬头看着张居正说道:“可这次偷袭,鞑子黄台吉刚入寇京畿,他这就马不停蹄奔袭北沙滩,我总感觉有些内心难安。”
一是率部直接逃离,不过这样概率极小,二是设伏,意图重创甚至全歼马芳部,三则是”
张居正奇道。
刘焘,字仁甫,号带川,直隶沧州刘辛庄人,嘉靖十七年进士。
张居正依旧很奇怪,不明白魏广德的真实用意。
“正是如此。”
张居正这时候开口说道。
魏广德怕的就是俺答汗从黄台吉那边战事中有了警觉,若如此,在半途伏击马芳,以有心算无心,结局自然难料。
魏广德下意识回答道。
张居正说道,“就看善贷认为,若是马总兵此次出兵真被俺答汗侦知,会出现哪些可能的情况,我们也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办法。”
不过,这不重要。
杨选就是很好的例子,鞑子往北他往南,和刘大人射杀贼酋相比,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善贷有办法让裕王表态?”
不过刘焘和徐阶之间的关系摆在那里,都是多年的老朋友,自然不愿意让他闲赋在家。
魏广德严肃答道。
“我查阅了朝廷关于俺答汗的文档,发现其人谋略过人,特别是在击败兀良哈和征服青海一代的战事中,表现出惊人的预判能力。
张居正忽然插嘴问道。
魏广德话题一转说道。
就算十几年前那次威逼京师,其实也不是他随意为之,应是深思熟虑后做出的惊人之举。”
比如对极少数和小股倭寇的袭扰反应不及时,部队发生叛乱等等,虽然轻易化解了兵变叛乱,但是躲来躲去,他却没有躲开“同事”的嫉妒和诋毁,说他养寇自重。
“所以,裕王就拒绝了你的请求?”
实际上,通过张经、杨选之死就可以看出,嘉靖皇帝是个急功近利之人,只希望能最快完成他交代的差事,而没有太多耐心。
第一次,让魏广德有点对他刮目相看,他狠起来貌似也好可怕。
张居正蹙眉问道。
魏广德直接摇头道。
若是出现鞑子斥候哨探,马芳也可能直接取消此次进兵计划。
当他耐心被耗尽之时,往往卸磨杀驴。
魏广德笑道:“我也听说刘大人精骑射,通韬略,当初在陕西都司任职时曾率军与突入陕西的鞑子交战,射杀贼酋密里阿,这说明他对上蒙古鞑子也是有一手。
不过这个时候,张居正倒是自顾自说道:“马芳部若是被俺答汗侦知动向,其可能的做法有三。
“若是消息属实,以马总兵之才,只要小心布置,当可赢得一场大胜仗。”
蓟辽总督,保卫的就是京畿,若是连战场都不敢上,只会在后方运筹帷幄,怕是难以激发将士用命。
张居正抚摸着自己的美髯说道,不过眼神中却有一丝阴狠。
不知道原因,自然就无法做到准确判断。
“徐阁老压服不了杨尚书,不妨再加上裕王,我想两边都支持刘大人执掌蓟辽总督的话,杨尚书应该会好好考虑考虑。”
“何事?”
复职后补缺苏州兵备副使,家中再遭变故,时值江浙东南地区,倭寇猖獗,刘焘再次被夺情任嘉湖兵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