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墨书院>奇幻冒险>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第580章 长生天,俗称元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80章 长生天,俗称元神(2 / 2)

这其实也是一种传统了。最晚在汉朝的时候,官府就开始在显眼地方的墙上,书写法令,以此向往来民众进行宣传。这个习惯,之后一直延续下来。等到纸张发明之后,又多了张贴告示的方式,花样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简便。

“这就是方便信众理解的。你说的太形而上,人家也不懂。贴近大家生活,大家才能更容易明白啊。”郭康又解释道:“总之,也不是什么神学上的大问题。”

狄奥多拉点点头,勉强接受了。

“你怎么关注这个方向去了……”狄奥多拉连忙提醒他。

“现在凑了八个了,等凑齐十二张图,我就找人印一批黄历去。”他对脱欢说:“出征这一路,正好都散发出去。”

看完了这一圈之后,郭康心里大概也有了数。

“你看她,演赫拉估计都不用化妆的。”他指了指狄奥多拉:“这段时间,我天天看到她,莫名其妙地就追着其他姑娘打。跟神话里的希腊娘们一个样子……”

“我们现在这些名字,也是如此。叫长生天,难道就不行了么?当然不是。刚建国的时候,咱们也这么用过啊。只不过,元朝天天喊长生天,让这个名字和他们绑定了。大家一听,就觉得是个元神,不是普世的称呼。我们才在平日的使用中,进行了规避。”

而希腊戏剧也是如此,哪怕被视为通俗、乃至低俗的喜剧表演,依然成本过高。大都的市民固然可以隔三差五去看看,但在大部分地方,也得很长时间,才能见一次巡回演出的剧团。而因为成本问题,这种剧团的表演,自然也不可能太好——只要有机会,有才华的剧组家和表演技术优秀的演员,肯定还是要去大都这种更富裕、人口密度也更大的地方。

但是,这边就不行了。各地的方言千奇百怪,从克里米亚草原到希腊山区,差距大的离谱。绝大部分地区根本没有什么文字,有文字的地方也不怎么好用。写一大段文字公告,当地人就没一个能看懂的。哪怕这些年,朝廷一直在努力推广,很多人的文字水平也很有限。

“这好像是个希腊神话吧。”郭康想了想,回答:“说是有个妇人子女很多,就向这个女神吹嘘。”他指了指图画:“结果女神很生气,把她的儿女全都杀死了。设计师大概是改用了这个故事。”

“行了行了,这边还有几张呢。看完之后你们再吵,我还得给王师父写个反馈去。”郭康制止道。

他特别青睐郭康,也是这个原因——他一直觉得,郭康在这方面有天赋。要真正继承先师衣钵,把教义继续发扬光大,还得看他。

“旁边不是写了么。”脱欢指了指卷轴角落的一行小字:“《天父大战勒托》,大都印刷厂制。”

在作画方面也是如此。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教会养了一大帮专门作画的师傅。但王大喇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能多出一些作品。

在王大喇嘛看来,这里头根本没什么玄机。因为民间绝大部分人,对教义就没有什么理解,能区分不同教派都不错了。向他们宣传,不需要讲那些精深道理。相反,要点就只有两个:一个是热闹,一个是新奇。

这个观点,得到了不少高级教士的支持。只是,佳作的创作,从来都是需要时间的,赶得太紧,可能反而设计不好。而紫帐汗国建立以来,重视耕战而轻视艺术,就没有有意地培养过这方面的人才。受这个社会风气影响,乐意把绘画作为职业的人也不多。

“又多了几个名字啊……”狄奥多拉无奈地说。

因此,为了提供足够满足需求的画作,国内的作画师傅很快就忙不过来了。教会为此还从意大利那边,又专门雇了不少人。这些人的绘画风格各不相同,连郭康这样的外行,都能一眼看出他们的特色。

在这方面,王大喇嘛还是很在行的。无论是词曲内容,还是舞台效果,都能设计得很妥当。像之前,找小让娜演仙姑的事情,就是他本人一手安排的。在他的推动下,这些三五人组成的小型戏班子,迅速流行起来。

“伱说谁是希腊人!”狄奥多拉不满起来。

“那个有啥怪的?”脱欢不解道。

“名字不重要,反正都指的同一个神。那时候的人们,认知能力有限,自然理解不清楚。”郭康说:“就像长生天也是天父,在波斯那里也是胡大一样,这些名字都是不同地方的叫法而已,没有影响的。”

前两位大牧首,都是通晓经典,对于各种学问能信手拈来的精英人才。但王大喇嘛的文化水平,就差了很多,他自己也很清楚。他对郭康说,自己在经义方面,水平实在拿不出手,所以上任以来,始终完全遵循两位先师的教导,解经时万分小心,不敢越雷池一步,只能在凡俗之事上,动动脑筋,多解决一些实际操作上的问题。

为此,王大喇嘛组织了一批基层教士,除了念经唱诗,也要学习各种乐器,不要求技术多少,几个人凑一凑,可以演奏出旋律就行。然后,他亲自编写了一些十分通俗的唱本,让教士们在民间演奏、传播。

因此,从一开始,教会就重视图画式样的宣传。到最近这些年,已经有了辨识度很高的风格,乃至形成了一整套理论。郭康之前制作那个巨大天兄幻灯片的时候,就听王大喇嘛讲过。

“我倒是挺意外的,原来天父还是佃农出身啊!”脱欢惊讶道。

而大家对这些风格各异的画作,也已经习以为常了。据说,还有人就喜欢收集这些东西。各个教堂换下来的画,也经常被人买走。而教会自己也有评估和反馈渠道,看看哪些更受欢迎。

“反正成本也不高么。”郭康说。

“也是……”脱欢点点头,应了下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wxzhimen.cc。手机版:https://m.wxzhimen.cc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