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战斗力的核心
在村外的空地上,两群人正互相对峙着。
相公庙村的将近一百号人,在空地一角窃窃私语。马家庄的人则来了二百多个,都聚在空地斜对面,好些人都在来回张望着。
张百户连忙小跑过去,大声问道:“老马,你们这搞什么呢?”
“我还想问你呢。”马十柱也大声回答:“说好的回头一起演武,你们村单独跑这边干什么?”
“那你们不也跑过来了么?”张百户自然不好直接解释,只能先反问道。
“我们天天都出来练行军的。”马十柱不以为然:“这不是基本功么。”
张百户没他能说,一时难以驳倒他,杨老百户只好亲自出面,走到坡底,说道:“我们村招待贵客呢,准备临时补个节目助兴的。十柱,你们就先继续去练习吧,这地方我们还得用呢。”
这些繁杂的工作,很多都需要计算和文牍记录,所以只要有机会,士卒都会设法学写字。后世学者在汉朝烽燧里发现了大量的习字简牍,还有急就篇之类的启蒙读物。一些人还会默写乘法表,乃至抄写四书五经,试图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其他人都没有反对,他就继续说道:“让东道主先来吧。”
马家庄的人,看起来对摔跤很是熟悉,各组人的动作都很连贯,一看就是认真练过的。想来,他们请的教头,应该就有专门教授这个的。摔跤确实是很实用的招数,属于披甲格斗时候的常用技能。所以,人家也不是强行吹嘘自己。
“但是,弩在省事的同时,要求也变化了。弩的有效射程比弓远得多,按唐制,应当在一百五十步发射,是弓的两倍半之多。这种距离上,就不能平直地瞄准了,需要使用各种器械来辅助。”
“这就是进阶的军事技能啊,算阵型,算物资,都能用上的。”马十柱不假思索地说。
表演完了一圈,马十柱挥手让众人停下来,然后继续道:“好,现在,背乘法表!”
“九九八十一……”众人就这么原地大声背诵起来。
按汉朝规则,一天的工作就是一日的绩效;而每年考核种,弩射只要达到12中6的标准,多中一箭,就是十五天的绩效奖励。所以士卒们虽然经常抱怨,甚至互相通风报信,了解督察组的去向,但还是愿意积极维护,以求得到功绩。
而且,武器的效能远不止战时使用,平时的维护也非常重要。中原式的弩,是个很难伺候的武器,汉朝人能这么普遍地用弩,也是因为他们的制度完善。
汉朝声称能“一汉当五胡”,不是因为汉人更大更强,块头是杂胡的五倍,而正是因为这些军队组织和士兵专业能力上的优势。相反,大宋军队就远逊于此,甚至不如丢了官家之后,完全依靠自行组织的状况。可见,这些完善的制度规则,以及更重要的落实下去的能力,才是战斗力的关键。
于是,郭康对义父低声说了几句。而义父也是经常打仗的人,一下就明白了意思。
“练习弓箭的时候,还有个难题是撒放。箭尾的尾槽是扣在弦上的,而拇指又勾着旁边的弓弦,所以放箭时,动作必须干脆利索,否则就会干扰箭矢,无法准确命中。这又需要长期练习,体会其中的道理。而如果我们用器械,也可以干净利落地释放,弩机就有这种效果。”
马十柱拱了拱手,招呼众人进场。他们村的人便放下各自的背包,整齐地排在一起,然后走了进来,两两一组站定。随后,马十柱喊了一声:“开始练习!”他们便互相抵住,表演起摔跤来。
作为威力最大也最繁杂的武器,弩也是最费事的。士卒需要定期测量弩的实际拉力,并进行试射,把弩名、型号、编号、弓力、损耗、射程等等,都记录下来,定期检查更新。
“好,好。”义父称赞道:“那就让马家庄也展示一下吧。”
“这也很好啊。”义父最后下了决心:“哎,要不是想参加的人太多,我倒是希望咱们这边的人多多益善。这次你们既然这么用心,我也不好拒绝,你们就都去大都报道吧。至于最后挑上多少,我就不管了,让兵部按规定来。”
“那我们这边,会的人也不少啊。”张百户不服气地说:“只是谁想到,你给人看这个啊。”
这话确实很有道理,张百户等人也无法反驳。
“我们的军队里,用弓多,用弩很少,所以之前也没怎么注意过。”义父说着,问郭康:“你觉得用得着么?今后的方向,应该主要是火器了吧。”
“怎么样?还可以吧?”杨老百户对郭康说道:“我们这边,哪怕没有战争,大家的训练也没停过,完全可以放心。”
“好了好了。”郭昭文站出来,打圆场道:“都知道老马你能说,就别为难人家了。这样,今天我们跟着大哥,正好来这里,给这几个孩子准备礼物呢。不如大家就一起,给他们几個露一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