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墨书院>奇幻冒险>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第526章 八十万斯拉夫教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6章 八十万斯拉夫教头(1 / 2)

第526章八十万斯拉夫教头

“有什么问题么?”看到他们还是有些犹豫,郭康也问道。

“整个想法没什么问题,就是……我觉得,让他们搞后勤也就够了。”普龙斯基说:“上前线的话,估计并不合适。”

“为什么这么说?”郭康继续问。

“这些人的优势不是战斗力高,而是人多好补充。我们和人打仗,哪怕打输了,只要亲兵没损失,就不用怕。”普龙斯基回答:“罗斯大地上,这些人就和野草一样,到处都有。抓来也好,雇来也好,总之是不会缺人的。”

“但你这次是远征啊。”他提醒道:“当年奥列格他们可以带着数万人去君士坦丁堡,是因为哪怕那个时候,罗斯人惯用的内河长船,都可以直接沿着黑海海岸,一路划过去。但是,去埃及的话,需要渡过地中海,航程要远得多。能不能带这么多人,恐怕不太好说。”

“我觉得,还是需要好好筹划一下,和兵部商量商量。”他建议:“如果运力不够的话,就没法带这么多了。但人不多,也就没什么意义了。而且我觉得,这种战争,应该也不需要这么多填充战线的步兵吧?”

“我没打算把他们当炮灰用。”郭康解释道:“我觉得,只要加以适当训练,大家都可以充当主力。而且步兵的作用也没有那么低,这个兵种的上限是很高的。把这些人当炮灰,我感觉是浪费了。”

“在我们老家那边,王公的亲兵,就有些类似骑士。”他介绍道:“按照传统,这些亲兵的家族世代服役,他们在4岁的时候就要开始练习骑马的技巧;到10岁,就要练习骑乘没有马鞍的马,以此熟悉马上的各种功夫,还要通过投石训练,来锻炼力量和技巧;12岁开始,就要练习射箭,达标的要求是连续射出五支箭,并且同时击中目标。有些规则,我自己都觉得有些太夸张了。”

“而且,这些亲兵比欧洲同行更加吃苦耐劳。按照习惯的要求,他们不但不能在行军和作战的过程中追求享乐,还要忍受艰辛。为了方便行军,亲兵们不携带任何锅和厨具,饿了就把马肉、牛肉切成薄片,用火烤熟了就吃。他们也不带帐篷之类的安营用具,只带一张毛毡。就算是寒冷的夜间,也只是铺上毡毯,枕着马鞍就睡觉。”

“几百个骑兵从背后冲过来,我堂叔当时在后队当百户,就大吼着率领自己手下冲了出去,和领头的匈牙利骑士撞在一起。他们那队人一下就阵亡了一小半,我堂叔也被骑枪砸得昏迷不醒,但这些敌人也被意想不到的还击冲垮,逃离了战场。趁这个机会,前锋也冲向了集结起来的敌人,很快就把他们杀穿,砍倒了敌人将领的旗帜。敌人立刻四散奔逃,不少人慌乱中被赶进了树林,在那里被追上杀死。剩下的人迅速逃走,再也不敢来了。”

“我爹又问,在侧后都有大批敌人骑兵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敢闷头前进。叔祖便告诉他,在我们郭氏老家,对于这种事情,大家早已有经验了。实际上,只要步兵足够坚定,就算唐太宗亲自来,也是冲不垮的。”

“这些人原本是要赶去和十字军汇合,发现他们那支军队出现,就立刻呼朋引伴追上来。前前后后,有四五千人。匈牙利轻骑兵认为他们好欺负,就先冲上来,砺德公便命令士兵保持行军队形,披上半身铠甲,向旁边的制高点慢慢前进。”

“况且,训练也是有技巧的,有些训练方式,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他认真地说:“当年,打最后一次十字军的时候,前线兵力不足,我叔祖砺德公紧急从河南行省,抽调一批后备兵,带去前线。他那些后备兵,其实就是没有来得及完成全部军团训练的新兵,其中大部分都只训练了一年半。”

“后来我爹问叔祖,怎么敢坚持咬着敌人指挥不放的。叔祖说,这是因为,按他的经验,最多追个大半天,大部分敌人的马就完全跑不动了,而他的手下,快步行军三天都没问题。所以他敢确定,能在更多敌人到来之前,把这些人硬给追死。”

“他们花了一些时间,穿越树林到达了那里,果然在小山顶的教堂废墟里,发现了敌人的指挥场所,便开始进攻。敌人的指挥开始后撤,他们就冲下山去追。其他敌人纷纷从四面八方围过来救援,而这正好符合他们的希望。”

“具体怎么安排,肯定看你自己的意思。不过我总觉得……”他又犹豫了下,还是建议道:“有些人天生就不适合打仗,不知道怎么形容。不过,把精力花在这种人上面,总感觉有些浪费了……”

“那这样能追上么?”普龙斯基问。

“原来是这样啊……”普龙斯基意外地说:“不过总是这么损失人,法国方面不会不高兴么?”

“而且,就算他们真的跑了,也是好事。这种规模的战场上,军旗突然消失或者迅速后撤,很容易引起恐慌。哪怕敌人训练有素,也迟早被追垮。那次,敌人就成功坚持了一段时间,但砺德公带着手下紧追不舍。敌人没办法,只能回头迎击。”

“虽然广义上来说,罗斯大地上都是罗斯人,但实际上,罗斯人一般只是留里克家族和他们那些追随者的称呼。对于军事方面而言,一般来说,亲兵才算是罗斯人吧;最次,也只有城里征召的市民兵,才算是这种。”

“所以,我决定支持你。因为我觉得,只靠自己瞎摸索,天知道会搞出来什么乱七八糟的结果。还不如跟着罗马,认真做事好了。否则,今后恐怕还得吃很多亏的。”

“所以最后,砺德公就这样带着三千多人,渡过多瑙河北上,说要主动攻击敌人,给主力赢得时间。他们的骑兵很少,有人觉得太危险,但砺德公还是说不要紧。他们一路前进,来到现在第三行省的位置,果然遭遇了大批匈牙利骑兵。”

“还有些人,实在没钱,就按照惯例,给我们当兵换报酬。不少法国骑士和意大利佣兵,后来参加了对奥斯曼的一系列战斗,有些还和我父亲一起守过城。”郭康回忆了下,说道:“这几次战争下来,他们倒是得到了大量可以吹嘘的题材。”

“当然,更大的问题,大概是我们那里从没实现统一过。”他想了想,又承认道:“这种亲兵的数量太少了。一般的王公,身边大概也就能凑出来百来个。强势一些的,能拿出好几百。据说当年兴盛时期的基辅大公,可以带出来三五千亲兵,不过我感觉那也太夸张了,‘智者’雅罗斯拉夫恐怕都做不到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