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墨书院>女性小说>隆万盛世> 第927章 1016帝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27章 1016帝师(1 / 2)

《帝鉴图说》,这书魏广德当然知道,张居正指定马自强等翰林编撰的书册,做为万历皇帝的课本。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圣哲芳规”讲述了历代帝王的励精图治之举,下篇“狂愚复辙”剖析了历代帝王的倒行逆施之祸。

这书是按照张居正的心思编写,自然诠释了张居正心中的帝王之道,或者说这就是他心目中明君需要具备的素质。

为了迎合万历小皇帝年龄的问题,全书由一个个小的故事构成,每个故事配以形象的插图。

书中的插图是明代的木刻版画,线条简单,轮廓清晰,朴拙中带有几分稚趣,可爱又不失传神,兼具欣赏性和收藏性。

所以书送到小皇帝朱翊钧手中后,他就爱不释手,经常翻看。

《帝鉴图说》上部题名为《圣哲芳规》,编录上自尧舜,下止唐宋共23个古代帝王的“其善为可法者”事迹共81则。

由于它图文并茂,的确激发少年皇帝阅读的兴趣。

不得不说,这就是张居正的失误。

如果十多年前的事儿也算历史的话,魏广德还就是讲的历史。

而那些所谓的“改革家”,大多也就是对周边很是敏锐,将入仕前所见所闻和之后相结合,发现出现的问题,进而寻找办法解决。

他看过,自然知道是好书,可是这书的硬伤还是显而易见的。

儒臣的理想是,皇帝的心意决定一切,儒臣决定皇帝的心意。

魏广德只是淡淡说道。

“为何?”

儒臣无法决定皇帝的心意,道德教化也不能代替实力制约。

培养完美帝王和制约皇权是徒劳,而尊隆儒臣的权威是臆想。

在这样的启蒙读本的熏陶下,小皇帝朱翊钧的三观按照一代明君的标准塑造着。

陈矩更加奇怪了,自然要追问。

当自己发觉身子骨儿不行了,知道单靠张居正制衡不了高拱,又急忙召回魏广德,希望他的加入能够让内阁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魏广德叹气说道。

“我会让他学会思考,学会知晓自己的利益到底是什么。”

从万历皇帝后来的表现来看,张居正只是做了一场白日梦。

帝王身为九五之尊,本身有一系列礼仪制度用于加强其威严。

现在陛下还小,自然书上怎么说就怎么做,可一旦长大了,学会了独立思考,他就会发现世上的事儿,根本就和书上说的不一样。

可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他们教的是皇帝啊,怎么能用对待普通学子的方式来教育。

魏广德说出这话时,陈矩好像面前之人在发光似的。

而他本人大概也想不到,自己死后,读过《帝鉴图说》的皇帝会废除经筵、会二十八年不上朝,会把自己弄到家破人亡的境地。

总之,一切布局都是要让内阁形成两派,相互争斗,而皇帝则高坐龙椅之上,操控大权就好了。

确实,张居正和他选定的翰林,都是朝中饱读诗书之人,才华肯定是有的,教普通学子当然没有问题。

陈矩点点头,他意识到魏广德给小皇帝讲嘉靖朝旧事,其实就是在向他灌输嘉靖皇帝在朝中的平衡之道。

用的都是文臣,难免抱团,这时候就得学会分化他们。

“怪不得,你和皇爷讲课,除了讲《尚书》外,其他时间都说前朝之事。”

其实小皇帝应该学习的是如何治理国家,是如何驾驭群臣,而不是要他做什么道德楷模。

该扶持弱小一派,就必须选准机会介入,保证朝堂势力的平衡。

因此,这本书也可以说是明代中叶的儒臣们把文官群体或儒家学说对君主的幻想与要求写成了一份总宣言,是淋漓尽致地做了一场美梦。

魏广德懒得回答,只是反问一句,就让陈矩哑口无言。

这里的相权,并非指内阁首辅,而是文官集团的利益。

对于所取事例,每一则还有一个标题,标题全部以四个字为限。

应该说,张居正编的书,万历皇帝其实是看进去了的。

魏广德做为后世人,自然知道教育普通人和教育皇帝,所讲内容肯定是天差地别的。

“他们,或许做老师是合格的,但却不能算合格的帝师。”

做差了,也就那么回事了。

而且,最关键的还是,万历皇帝明明意识到问题所在,他却束手无策。

两派都要制约,还要平衡,该打击强大的一派就得果断出手,避免尾大不掉。

“太过理想化,书里标榜的自然都是对的,可世间哪有那么多美好。

而恰恰也因此让他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

历史上的万历皇帝看明白了吗?

应该是看明白了,却没有学会驭下的手段。

在翰林院时,他们就已经熟读前朝旧牍,知道以前发生了什么事儿,又是怎么处理的。

其评论文字之深入浅出,言简意深,由此可略见一斑。

儒臣是尤其要面子的,即使在皇帝面前,也要端住架子,而让皇帝屈尊来尊敬我。

“善贷,你考虑过没有,你讲的那些事儿,和皇爷从书上学来的,多少会有矛盾,届时皇爷又该如何自处?”

皇帝,做为高高在上的人,做事却不能亲力亲为,所以得学会用人。

万历皇帝没有学到精髓,自然不会使用,即便朝堂上已经出现了所谓齐浙楚党和东林一系,却不知道该如何介入,平衡他们的实力。

可是,张居正终究是文臣,是儒家思想的坚定支持者,所以难免加入一些私货。

书上的至理名言他也是熟记在心,可是他也明白,朝堂上的事儿,牵涉的其实是皇权和相权之争。

其宗旨乃取唐太宗以古为鉴之意,“溯唐虞以迄汉、唐、宋理乱兴衰、得失可为劝戒者,条其事百余,各因事绘图,系之说”,故题名为《帝鉴图说》。

魏广德此刻听到陈矩说两宫太后对张居正负责编撰的《帝鉴图说》好,心中却多少有些叹息。

“那你当初为何不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