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因为交通和通讯原因,百年内大明很难对此地有效控制,但不妨做一些尝试。
在他们看来,不过就是管总兵的武将,以前所谓的正将,其他总兵官为副将,也没啥好争的,反正都得仰文官鼻息。
“怪不得现在没听说倭寇的踪迹,有这么一支强大的水师,谁敢去挠虎须。”
“对,就是水师,你的老上司不日就要抵达天津,若是你有意,可随我一起去,先跟在他账下历练上几年,水师也急缺擅长水陆战场的将官。”
徐乔安轻轻拍了俞大猷一个马屁,也捧了下朝廷。
也因此,张居正、吕调阳以及其他朝臣并未对魏广德这个提议闹出风波,都很平静的接受了。
如今江南有了南洋水师,北面难道就不能再出个北洋水师?
一南一北,拱卫大明海疆安宁。”
派人给陈璘送信,让他在后面小心周围,还要盯住那些漕船,此处还是外海,等过了庙岛列岛进入渤海就安全了。”
几乎可以说,俞大猷已经站到大明武将的最巅峰,掌握四省兵马。
你若是擅长指挥小规模战事,去西南那自然是极好的。
于是,高于总兵官半级的“提督军务”大将便诞生了,武将为提督军务,而总督则是总督军务,说起来,提督还是要听总督的话。
因为总督一职大多是文官总督一地的官职,所以总督京营戎政的大将一般被称为京营统领,可不敢自称总督。
亲卫领命而去,俞大猷也回船舱休息,吹了一天的海风,他这个老将也有些顶不住了。
之后因为收拢了莱州及即墨等地卫所的海船,让登州水师规模扩大一倍,他们就认为几十条船已经是一股很强的海上力量了。
“怕不下千条船吧,想不到我大明还有这等规模的水师。”
“子理兄,来,喝酒。”
京师魏府花厅里,魏广德正在招待兵部尚书谭纶。
西南那地方,我虽然没去过,可也听说了很多,并不适合大军征伐。
旧港宣慰司,地理位置至关重要,若朝廷恢复对那里的管理,则西洋夷船往来尽皆掌握。
不过他是文官,自然另当别论。
虽然从先前对话,他隐约预感到俞大猷身后的人,应该就是内阁里那位魏阁老,可他毕竟离朝廷那个层次太远,以前更多还是依附于堂兄的永康侯府羽翼之下。
或许,是被官场这个大染缸影响了,变得市侩许多。
自大明建立以来,武将即便独自领军也就是总兵官,再往上是真的没有了。
可就算这样,漕船在海上的船速依旧高于登莱水师那些老旧残破之船。
“你对水师可有想法?”
“子龙早年就参与平定江西叛乱,还曾带兵随大猷进入福建、广东剿倭平叛,我觉得应该给他机会,继续留在江西就废了。”
这几点,缺一不可,自然很难达成。
魏广德知道他的意思,轻笑道:“子理兄,水师下南洋恢复旧港是国策,现今那里不知道什么情况,但是西洋夷人的战船不断从西方行来,我大明不得不高度重视。
魏广德忽然问道。
可后来再见之时,人就变得油滑了,没有了之前的锐气。
据我所知,南洋物产富饶,水稻一年可产出三季,比之大明江南亦有过之而无不及。
下面亲卫的议论,徐乔安听在耳中,不觉心中一动,终于是下定了决心。
若不是这次和俞大猷的会面,或许不久之后,徐乔松也会如同其他明朝武将般迅速凋零,成为一个安逸享受的将官,再难有决胜大海的雄心。
魏广德开口说道。
倒是文官里面的总督和提督这个官职类似,不过任命圣旨上一般也是写“总督某地军务和钱粮”,赋予总督干涉地方军事和政务的权利。
“呃。”
南洋水师的战船其实可以有更高的速度,只是为了照顾漕船不得不压低船速。
要说这些年唯一比他掌握兵马多的人,怕也只有嘉靖朝时期的江南总督胡宗宪,名义上可以调动江南十三省兵马。
有了旧港,则整个南洋亦可称之为大明海。
可这次看到南洋水师的战船,是深刻的给他们上了一课,让他们知道在南方还有更加强大的水师存在,超过他们无数倍的水师。
俞大猷多少知道魏广德有起兵下南洋,恢复旧港宣慰司的想法,否则也不会让他打听南洋的情况,学习西洋的造船和造炮技术,无非就是要扬威于海外。
要知道,江西可见不到海,当年还是灭张琏的时候,他曾率部进入福建,才第一次见到大海。
或许,魏广德会给他安排更合适的职位也说不定。
“那是大帅战功彪炳,威名显赫,即便是末将在山东,也听闻过俞龙戚虎的传说,朝廷自然是会用人的。”
就凭此点,就值得朝廷出手征伐。”
没有比西洋夷人更加犀利的船和炮,以他对魏广德的了解,是绝对不会匆匆命令他们出海的。
徐乔安现在的样子,不免让俞大猷想到徐乔松,若是不给他希望,怕是用不了多久,也会变得和其他人一样。
不过这也是不得了的事儿,武将在总兵官之上又出了提督这个官职。
徐乔安为之一滞,不知该怎么接话。
“是,大帅。”
可若擅长不在此道,是正统的明军军阵路数,我就建议你别去西南。”
旧港,必须留熟悉水陆两栖作战的将领,这是他决定的事儿。
“末将愿意跟随俞大帅。”
虽然不知道他们说的旧港在哪里,可邓子龙还是知道此地很重要,听意思魏阁老有打算让他去守,当即开口道。
请收藏本站:https://www.wxzhimen.cc。手机版:https://m.wxzhim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