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村子叫什么,可真是荒凉。”
十余骑出现在山东兖州府治下台家庄外驻足,远远眺望那个被土围子围起来的小村庄。
“大司空,此地名为台家庄,我们也叫他台庄,因为庄子里大多是台姓。”
有兖州府书吏上来回报导。
“台家庄,这里应该是有台家人再次定居才有的村子?”
大司空,自然就是工部尚书朱衡了。
他按照魏广德的委托,专门顺着当年翁大立规划的新运河路线考察、测算,以确定迦运河开凿的可行性。
“应该是吧。”
只是没休息多久,外面就有马蹄响起,是直奔院子来的。
故而,每次黄河大水,倒是不会威胁到黄河以北,但是向南决口后就屡屡夺淮入海,导致徐淮一带大坏。
朱衡招招手,让那人过来。
在马上一路颠簸,多少还是有点吃不消了。
家丁在朱衡面前说道。
因为到了北方,河道更少,会通河过黄河之水,河道就会被黄沙完全堵死,非浩大民力不能疏浚。
朝廷之前把每年十二万石漕粮通过海运送到京城定为永额,自己从南京到淮安任总督时,也曾听到消息,有人想要停罢海运漕粮,只是没有成功。
不过对他来说,似乎并不是坏事。
等书吏离开后,朱衡回头看了眼身后一个三十来岁中年。
朱衡笑着摇摇头说道,“话说你家老爷小时候也这么鬼精鬼精的吗?”
等人走到跟前后,朱衡才对他说道:“段邵,你家老爷是要你把这一段的土地能买多少买多少吗?
这也是俞大猷没有打算主动接触这些掌握技艺的工匠,而是从卫所里安排年轻的工匠秘密潜入壕镜,以做工为名偷师。
王宗沐也收到来自京城的公文,随即他就把公文交给了漕运总兵,让他立即给漕运各卫所下令,再次提早出发,架船赶到淮安,等待大运河北方段冰封解除就立即向京城运输漕粮。
魏广德想要打造一支明初时期称霸海洋的大明水师,可不止仅仅在江南几省活跃。
王宗沐吩咐下人带信使先下去安顿,他这才拆卡信封取出信纸观看。
段邵躬身对朱衡施礼道。
他没有穿着官服,而是一身看上去像是仆人穿戴的人。
上次福山岛海难,损失的都是漕司的货船,而南洋水师派过来的战船则是毫发无损,就可见一斑。
他们刚进了台家庄,被书吏迎进一个还算干净整洁的小院。
利用时间差,把台庄、韩庄等地不值钱的土地拿到手里,甚至在运河确定路径以后,催生出新的城镇,那些土地,都将会增值无数倍。
到时候直接把漕船上卸下来放进仓储内的漕粮转到海船上就行了。
为此,他和梁梦龙做了许多工作,完成了海运漕粮的试航和航线的确定。
在朱衡自京城启程时,魏广德就安排府里家丁段邵随行,按照一路走去的路线收购土地,将来这些土地上不管是建房舍还是仓储,都是可以赚大钱的项目。
自弘治年间,刘大夏修建太行堤后,黄河北决的路径被彻底封堵,只剩下向南泛滥。
对此,魏广德也早有交代,允许他这边的人参股。
“五十万石?”
朱衡无所谓的摆摆手,不过是借住,也得看人家这里的条件。
不过,最让俞大猷为难的还是,魏广德在书信里要求他派人去壕镜,和那里的铸炮工匠及造船工匠联系,希望能够直接把人挖到大明来,传授他们的技艺。
段邵笑道。
或许,这就是明朝版的上级一张嘴,下级跑断腿。
只有利益捆绑在一起,大家才能更齐心协力抱团做事。
太行堤还是要修的,黄河北决的后果更加严重,一旦北决,黄河洪水多从张秋冲决会通河,当年的漕运便会完全阻断。
而曾经代表大明造船工艺最高水平的南京各船厂,此时只有建造内河航船的能力,建造大型海船已经有气无力。
曾经漕司有大量海船,但是经过这么多年,海船早就报废,而之后漕司打造的漕船都是内河航行所用的河船,并不适合在大海上航行。
只是其中有多少是真正的巡视,多少又是只走过场,那就不得而知了。
洪泽湖,关系到明祖陵,所以朱衡现在首要大事就是视察高家堰大坝,避免黄河洪水注入洪泽湖,威胁到明祖陵。
那书吏躬身抱拳道。
“带信使下去休息,我这边尽快给魏大人回信。”
毕竟,浙江商人之前可是一直在偷偷进行走私贸易,他们对海船的需求极大,也维持住了浙江的船匠的生活。
权利和信息的组合,无疑会让这种积累金钱的速度翻倍。
毕竟五十万石和十二万石,完全就是两码事儿。
新开一条运河取代徐州段运河,那也就意味着黄金水道的改变,当初带给徐州繁华的商贸将逐渐转移到台庄、韩庄等地,也意味着谁占据这些地方的土地,就能源源不断依托运河汲取钱财。
只是过于匆忙,院子还没有打扫干净,请大人赎罪。”
黄河,黄河
看完公文,朱衡不由喃喃念叨。
南洋水师这两年已经把从浙江到广西的航线都踏遍了,但是再往北的航路,也只有年初派出的那支小船队曾经跑过。
“行,还是按之前的规矩,买的地算我一股。”
大运河,在古代一直都被视为一条黄金水道,依托着大运河,不仅养活了运河两岸数以万计的百姓,也是一条生财之路。
这样的穿戴,在一群都是官衣的人群里,显得很是特别,虽然在他身后,也有几个类似穿着打扮的人,但是身上的服饰却和他们明显不同。
他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魏阁老胆子这么大,才一年时间就想继续扩大漕粮海运的规模,而且直接翻了两倍。
王宗沐开始要插手安排仓储之事,魏广德另一封书信也正在快马送往浙江杭州。
好吧,刘大夏主修黄河北堤,南堤就是象征性修修,还对朝廷解释目的就是要让黄河夺淮入海。
他刘大夏也不想想,黄河就那么乖巧的顺着你的指引走。
“老爷,京城衙门有公文下来。”
朱衡开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