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墨书院>女性小说>隆万盛世> 第888章 977求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88章 977求降(1 / 2)

从首辅值房出来,魏广德回到自己值房,就直接提笔给工部下了条子,要求他们重新讨论胶莱运河和迦运河之利弊,同时对两条运河所需耗费进行大致估算。

惟一单独注明的,就是迦运河按照五年时间,利用农闲时间开凿而不是如这时期朝廷其他河工那样,一次性征集大批民夫连日连夜赶工,争取最短时间完成的模式。

条子写好后,魏广德把条子交给芦布,让他派人送往工部,直接交到尚书朱衡手中。

魏广德不知道的是,今日不经意的意见以及和张居正在值房里发生的争论,对大明的历史走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原本历史上,自弘治年后,黄河逐渐频繁地于归德、曹、单和丰县一带向东决口,洪水漫淹鱼台、沛县一带泗河,运道屡被淤塞,山东南部运河不再畅通。

时任工部及总河都御史翁大立于隆庆三年和四年,先后三次向朝廷奏言:改开新渠,以避黄泛。

“于梁山以南别开一新渠,以避秦沟、浊河之险.比来河患不在山东、河南、丰沛,而专在徐、邳,故先欲开泇河口以远河势。经久之策……在开泇河以避洪水”。

董狐狸主动求降,其实也是被明军凶猛的炮火打服了。

魏广德闻言失笑道。

可是这次他们踢到戚继光这块铁板,直接用车营正面应战,用骑兵追杀的战术,让朵颜部自知和明军交战再无胜算。

明军先以战车阻遏蒙古骑兵,再以火炮轰击,朵颜骑兵在明军炮火下大乱,明军步兵趁势冲锋,骑兵两翼包抄,迅速冲乱了蒙古骑兵军阵。

只是黄河过水时,稍稍停留数日还可接受,但若因此断航是断不能接受的。”

要知道,这次戚继光获得的胜利可是一场硬生生的野战,在蒙古人心里,他们是野战无敌的。

“自嘉靖四十五年完工新渠后,我就再未去过,没亲眼见到,我也不敢拍着胸脯说能行。”

周边水系要详细调查,对调水也要有详细的计划,切不可因为水量影响行船.”

可他们显然低估了明军战力,戚继光闻讯后立刻出兵,在喜峰口外重创朵颜部前哨。

然而,侯于赵实地查看后,却提出了一些实际的问题,认为应该先开凿良城伏石,事先修好丰、沛的堤防,再慢慢商议动工开挖泇河的事。

诏命即刻集中力量开工,为漕运大计做好长远的打算。

主管此事的工部在呈报中的说法,也与侯于赵一样,“谓开泇非数年不成,当以治河为急”。

至此,“开泇河”之议已成为一个烫手的山芋,对朝廷来说拿不起又放不下,朝臣们对此更是忌惮慎言,再不敢触碰这个话题。

于是第二日,朱衡就以工部部议上奏,欲前往南直隶,实地查勘迦运河走向。

然而自他开始,却引发了一场长达三十七年的“泇河之议”。

而现在,大明万历年间河政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在魏广德坚持下,迦运河避免了此后长达二十年的争论,在其推动下直接进入明廷视野。

当时舒应龙任总河尚书,他借宣泄微山湖及其鱼台等县积水的议题,奏准在韩庄开一支渠,从韩庄向东,引湖水经过彭河走泇。

朱衡苦笑道。

朵颜部先在喜峰口外借口“邀赏”,在周边大肆烧杀抢掠,企图诱明军出塞。

那就是有前车之鉴,你魏广德反对他的意见,但你的办法也行不通,不比他张居正的办法好。

朱衡当着魏广德的面再次提出开迦运河,其实也是相对于胶莱运河,开凿迦运河要实际一些。

主黄派以潘季驯、万恭、常居敬等为代表,他们认为当时的根本问题是黄河,只要集中全力把黄河治好,既可以使百姓摆脱黃祸,又可以借黄行运。

“善贷以为如何?”

在“泇河之议”中,以潘季驯为代表的主黄派反对开泇河。

综观明代围绕山东南部的治河保运,朝廷大臣在主张上形成两派:即“借黄行运”派与“避黄行运”派。

奏报开泇“有三难,大略如遵指”,并说现在的漕河已经畅通了,徐、邳之间堤高水深,不必再另行开河了。

没了交战的底气,自然只能请降一条路。

到此时,开挖迦运河已经由考虑变成必须,朝中大臣这才开始支持此议。

韩庄支渠开挖虽然仍没有解决运河避开黄淤的问题,但它却在很大意义上揭开了开挖泇河的帷幕。

“五年?”

开挖泇河之役,看似已经说动了万历皇帝的心,即可成为现实。

支持开挖迦运河,保住漕运畅通,对朝廷有利。

次日回到内阁办差,就收到兵部公文。

不过或许是因为和明人交道打得多的缘故,他们请降的同时也请求恢复封贡。

“工程浩大,需要求稳,第一年主要是再次确认开河的可能性。

这一次,总河都御史万恭回来后对朱衡讲述所见所闻,让朱衡转变了看法。

万历三十一年,时任总河侍郎的李化龙再一次提出开挖泇河通运,并于次年正月上《请开泇河酌浚故道疏》,其中提出开泇河的“六善”、“二不疑”说,更全面阐述了开泇通运和避黄的必要性及益处,言之具体而现实,深得万历皇帝的赞成。

魏广德把自己考虑统统向朱衡解释一遍,最后才说道:“这些年漕运因为黄河水患屡屡断航,我希望迦运河建成后,漕运能保持持续顺畅。

上次戚继光的战报只是讲述战果,并未把整场战事详细汇报,而这次的公文则比较详细,不仅讲述了战斗经过,最后还上奏,朵颜部首领董狐狸率部众二百余人叩关求降,请朝廷定夺如何处置。

之前你说存在一些难题急需解决,工部要召集水工方面行家商议解决。

但实际上仍听任了他们“先治黄河后开泇“的想法,使开泇之议再次泡汤。

至此,后世可见的京杭大运河才算彻底确定下来,直到新中国建立,运河依旧保持着现在的河道,再未改变。

隆庆皇帝看了这个奏议,下令再次勘查。

时光又至万历三年二月,时任总河都御史的傅希挚再次上疏朝廷,重提开挖泇河。

该筑堤的筑堤,该凿石的凿石,务必把准备工作完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