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魏广德不由得看了眼首辅位置上的张居正。
元朝后期发行的纸币,很快从一开始以白银作为准备金变成由朝廷直接决定发行数额,到此纸币很快陷入贬值,进入恶性通胀时期,纸币信用丧失。
正统英宗皇帝在位时,朝廷实行的赋役折银制度,允许不服役的人缴纳白银替代以及金花银制度,由此也开启了明朝财政白银化序幕。
大明朝异姓只要不是活着封王,在后宫之人看来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祖制上并未明令禁止。
倒不是理由不充分,实际上太祖朱元璋制定宝钞政策时,就从没有想过要回收这些纸。
想到这些,自然也是魏广德早就在考虑的一件大事儿,这事儿他没有信心自己能操作好,或许也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上面那人头上。
“社”本指土神,“稷”本指谷神,而社稷合起来却是被用来指代国家,或者可以表述为祖宗传下来的江山。
成化、弘治时期是明朝财政的重要转折时期,与明初偶发性的财政支取不足不同,该时期朝廷财政开始出现连续性的支用危机。
张居正不认为魏广德这个想法有多大的利益,即便可以为朝廷增加一点银钱又如何,那等于把大明宝钞最后的遮羞布也撤掉。
张居正问道。
在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中,儒家文化无疑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因此今天我们都会将古代著名的知识分子称为大儒。
正统元年,副都御史周铨建议于南直隶、浙江、湖广、江西不通舟楫处,将税粮折收布绢、白银解京充俸,江西巡抚赵新、户部尚书黄福等也先后奏请。
到了东汉以后,市面上偶尔可以看到白银作为支付货币,皆因金银的稀缺,限制了金银这类贵金属成为流通货币。
同时,朝廷赏赐的,不是纸币,而是金银等物,让人们无法对纸币有足够的信心。
永乐迁都后,京师官员需持俸帖往南京支领俸米,道远费多,辄以米易货,贵买贱售,有时俸帖七八石,仅易银一两,于民于官均不利。
特别是在陆炳死后,自然就更不会有人提起详细过程,算起来已经过去三十年,当时在场之人已经很难寻找。
“善贷,你还有何事?”
朱元璋选择印制大明宝钞,其实不过是继承宋元开始的纸币,所以大明一开始也选择元朝的政策,禁止金银及铜钱流通,只准使用宝钞。
只是,纸币是以白银为储备货币,所谓“银钱相权”,纸币名义上是可以兑换成白银甚至黄金和丝帛,这就注定了纸币仍是锚定实物的,使得纸币的发行受到限制。
但无论如何,这一时期还可以用宝钞来弥补财政,只是嘉靖皇帝是个比较务实的皇帝,他知道继续向下面支付宝钞可能影响皇权稳固,所以顺应民意开始选择白银支付,减少宝钞发放。
只不过依旧还是那话,人情,救下皇帝那就是天大的人情债,皇帝也要还的。
“既然内阁有此心,那就追封成国公一个王爵吧。”
至少,魏广德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改变。
“嗯?白银换黄金,也算一项买卖,可有何不妥之处?”
到了唐代,开始实行钱帛并用,钱币有“开元通宝”等,大宗交易则使用“绫”、“绡”等丝织品。
但是,虽然被民间抛弃,可在朝廷和地方官府在做年度财政报告时,宝钞依旧被做为重要的一环,甚至于嘉靖八年后课税用银,也只是一部分,相关盐税、商税折钞、关钞依旧还有一定比列收支的宝钞。
在元朝,纸币才是惟一的合法通货,金银铜钱一概禁止使用,拒绝使用纸钞的,是死罪。
一旦把事儿捅到慈庆宫去,他们可就是吃不了兜着走。
“功大莫过于救驾”,救驾之功自然是顶顶大的功劳,其他的都得靠边站。
中国历史上虽有很悠久的用银渊源,但在西汉及以前,白银并非是流通的货币,而多作于工艺品和首饰方面的用途。
不过这些政策,多是在成祖、宣宗时期为了挽救宝钞而制定的政策,在印制、发放大量宝钞后适量回收一部分宝钞稳定宝钞币值。
听到这里,魏广德也明白了海澄县令担忧所在,不过他在这个时候,更多还是想到混乱的大明钱法。
米麦每石折银二钱五分,共折银一百零一万二千七百余两于北京内承运库缴纳,每季分进二十五万余两,入内承运库,谓之金花银。
“姐姐说的是,既然已故成国公当初有救驾之功,追封个王爵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到了嘉靖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终于到了嘉靖八年,朝廷开始“课税、官俸俱用银”,北方防御蒙古俺答“增兵没戌,皆以银支给”。
不过因为宋、元两代纸币剧烈贬值的缘故,在大明宝钞通行的同时,白银始终在民间有一席之地,直到几十年后朝廷不得不放松对白银使用的限制,“朝野率皆用银”。
由此也可看出,明廷到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把白银作为货币在使用。
这些政策,已经成为了所谓的“祖制”,倒是很难变动。
两宋货币也是沿用唐代制式,实行钱帛平行本位制度,也是以制钱为主,中后期又增加了纸币,即交子、会子和关子,但结算单位还是论“贯”。
太祖留下的烂摊子,他可不想去碰。
李太后也是点头说道。
她其实也只是依稀记得好像是有这么个说法,朱希忠和陆炳救过嘉靖皇帝,自此之后圣眷不断。
明王朝遂决定将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之夏税秋粮四百余万石折银征收。
把每年户部还在回收的那些宝钞全部换成收银钱,自然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实打实的银子。
当初太祖发现宝钞,主要还是我大明铜料不足之故,印制宝钞方便民间流通,至于之后,那是后话。
当今虽铜料依旧紧缺,可适才和卿所言却让我眼前一亮,如今海外白银涌入,朝廷制钱,似是可以以银制钱。”
魏广德所说银钱,可不是这个时候大明流通的银子和制钱,而是打算直接在大明制作银元。
请收藏本站:https://www.wxzhimen.cc。手机版:https://m.wxzhim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