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听说杨大人已经患上不治之症,怕是没救了,现在他还留在朝堂,完全就是在硬挺着”
杨博要死了,这个念头出现在魏广德脑海,张吉后面的话,他失神都有些没注意听。
因为此时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吏部在没了杨博后,该有谁来接掌。
吏部尚书这个位置在朝堂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吏部可以直接任免五品一下官员,这对于新入仕的进士来说,吏部分配到什么衙门,就非常重要,因为事关其前程。
过去数年间,吏部一直被杨博、高拱轮流把持,为各自门人的晋升提供了不小的便利。
以前魏广德不善于争夺这样的职位,可是如今他已然贵为次辅,自然也要为自己身边人考虑,特别是近些年江西进士入仕艰难。
他可以找吏部照顾一二位学子,却不能照顾周全,大部分必定还是得不到帮助的。
“你去查胡自皋,此事保密,不要再提起。”
在府中用过晚膳后,魏广德在书房看书,想到妻儿已经在路上,应该还有月余就会抵京,魏广德心情不由得也好了不少。
若无,此事自然另说,若有,则需要我等好好筹画一番。”
朱衡说的是当初高拱担任吏部尚书时,公开告诉下属,不用理会陈以勤纸条的事儿。
是的,阁臣管不到六部尚书,这也是阁臣要参与到对六部尚书官职争夺的原因。
魏广德开口说道:“我盘算过了,杨博那边,很可能选择让张四维接任吏部,叔大那里,肯定会反复请托。
毕竟,谁和会银子过不去。
要说对杨博,朝中诸人对他的看法喜忧参半,不过整体评价也还行,特别是当初严嵩当政时,杨博联合徐阶暗中出手帮助过许多人,结下许多善缘。
朱衡很直接就给出了答案,“不管他最初担任的户部尚书,还是之后的刑部,最后执掌都察院,为人做事谨慎、公正早已深入人心。
“老爷。”
担任内阁首辅,为何被称呼为百官之首,那是因为朝臣都支持的。
而且,张居正那边知不知道消息也未可知,他们会推出谁来做吏部尚书?
难道是张四维?
但如果能拿下吏部尚书这个位置,专门从事官员调配,自然就有时间进行布置,从容安排自己人的官职,也有利于他们的晋升。
“善贷,政令出自内阁,可若六部置之不理又如何,就如当初吏部对陈公手令的态度。”
其中涉及钱财,魏广德并不关心,只是如果满足冯保的请托,提拔这么个人,多少还是有些迟疑。
“有道理。”
“你再查查这个胡自皋在担任仓大使期间作为,还有出任盐运司判官时,盐场对他的评价。”
看魏广德想的入神,张吉在一旁小声呼唤道。
魏广德说道。
或许因为他自出任内阁以来还未遇到这样的情况,所以并未有所准备。
魏广德打算明晚当面和朱衡谈论此事,先看他是否有此意,若有,则工部该如何布置,这些都要早作打算。
“葛守礼。”
“哦。”
朱衡是有关照后辈的,之前营建昭陵时就启用右侍郎江治负责工程,现在累功转调南京担任工部左侍郎一职。
出乎意料的,朱衡却是说道。
毕竟能做到总督的人,年纪都不小了。
听到魏广德一开始就问起杨博身体,朱衡略作迟疑就说道:“难道他病情又发作了?”
说到这里,魏广德看了眼朱衡。
“消息应该错不了,现在他还在坚持,掩盖消息,应该是在为之后做准备。”
魏广德低声说道。
毕竟仓大使的品级在那里摆着,考满后升级,是不可能继续担任这一职位,所以未雨绸缪早作了规划。
朱衡却是追问道。
魏广德笑道,在他看来,朝堂百官最是见风使舵,只要看到首辅和次辅都有推选之人,他们大多知会在其中做出选择。
魏广德手上拿得出手,争夺这一官职的人选还真不多,貌似除了朱衡外,朝中够资格的江西人就没有了。
可首辅那边,还有满朝大臣,怕是未必能如你我所愿。”
随着张吉的呼唤,魏广德回过神来,随即追问道:“消息可确实?”
这个胡自皋还真是个人物,运气怎么就那么好,走的可都是油水丰厚的衙门。
“谁?”
可如今身在局中,难免就灯下黑看不到了。
张吉低声说道。
魏广德略有迟疑后,也不得不承认朱衡的说法。
皇帝可以给你这个官职,但要把权利落到实处,那就得在朝堂上有广泛的支持。
吏部尚书,可不就需要这样的人吗?”
可是经朱衡的提醒,魏广德也想起来当初的事儿。
没有纠正,其实就是默认的意思。
魏广德狐疑道。
“我听到的消息,惟约身子怕是不成了,之前就因为身体原因致仕过。”
到了第二日晚,魏广德先回府换上便服,这才坐轿去了朱衡府上。
今日一天,魏广德都在窃喜自己事先发现杨博病重之事,却没考虑到张居正的态度。
想到张四维,魏广德不由得摇摇头,张四维资历终究差点。
魏广德放下手里酒杯,看着朱衡问道:“我就想知道,士南兄是否对执掌吏部有兴趣。
“另外,你给朱尚书那边递个帖子,明晚我要过府一叙。”
但就手上的材料,魏广德看不出这个人办事能力如何,贪腐方面也不能确定。
杨博过去在边镇,积累了一些老毛病,都是边镇恶劣气候引起的。
杨博在,他可以看在徐阶面上,和其合作,杨博去,叔大虽然不会就此和山西帮分手,但应该不会再让他们掌控吏部。”
他们不会说,但是若胡乱猜忌,一般也会出声纠正。
杨博终究是老了,没有机会再次重回朝堂,得罪也就得罪了。
朱衡为了款待魏广德,置办了一桌酒席,一阵推杯换盏之后,才说起此番来意。
这样的试探,也是业界的潜规则,他们会为病人保密,但别人猜出来的,就和他们医生无关了。
虽然之前有六科给事中弹劾过杨博在京察中任人唯亲,偏袒山西人,可因为总体上没有出现大差,所以大部分朝臣还是认为杨博做事公正。
朱衡做了多年尚书,历经那么多任首辅,自然明白。
“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