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辽东志》记载:“熊山,城西北一百九十里开原,辽河西岸。”
在这部史书中记载:“宗州,在辽东石熊山,耶律隆运(韩德让)以所俘汉民置。圣宗立为州,隶文忠王府。”确认宗州具体方位的重要参考坐标是“辽东石熊山”。
宋代曾公亮所著的《武经总要》中,留下一个有关宗州地理位置的重要信息:“宗州,治熊山县,在熊山之阳,东辽水,南至显州一百里”。
这里提到了“东辽水”“显州”,并且再次提到了“熊山”。
只不过到了如今,熊山已经不再有县治,明初倒是曾在此处设驿站,即为熊山站,又名安庆站。
不过,随着明初在北地的收缩,熊山因孤悬边墙外,所以驿站早早就被裁撤,只留下一个地名。
不过在今日,熊山脚下,两支大军一前一后奔驰在辽河平原上,近万人马奔驰腾起阵阵烟尘,那场面也是蔚为壮观。
杨照的命令下达后,处于后面的明军军阵中就分出两支数百人的骑兵部队,不惜马力的加速,很快就从左右两边追上了前锋明军,进而超越,向着前方不远处的蒙古骑兵冲去。
只是,靠近熊山的那支明军骑兵部队,受到山势影响,位置更加靠近中路,有点挡在明军前锋的道路上。
熊山随名为山,但其实山势并不算高,只能算是一个丘陵山包,只不过这里可是在辽河平原上,这才把他凸显出来。
毕竟经常要和蒙古及北面的女真族发生战端,即便是辽阳周边的兵马,也时常要拉出去支援各地。
最起码,在对方尚未完成结阵前,或者连续三通军鼓敲响前,他们是不会冲过来的。
所以两人此时还比较有信心,明军有能力歼灭这伙胆大妄为的鞑子。
如果不能消灭掉这股鞑子,以后辽东的边墙将再无宁日,只怕会被鞑子骚扰够呛。
杨照此时在心中盘算着,也是这样下达整队命令。
随着明军在熊山脚下完成结阵,军队密集排列好,准备发动和鞑子决战之时,一支鞑子骑兵部队已经悄无声息从熊山一侧绕出,堵在了明军军阵的后方。
两支追兵很快就追上了鞑子负责断后的部队,不过双方并没有接触,明军有意从两侧包抄,自然不想和鞑子断后部队交战。
只是,此时鞑子的骑兵是在山外,而明军军阵的一侧却是熊山,自然对于他们队形的摆开不利。
明军减速,让鞑子的中、后路军逐渐超过他们。
不过这样一来,远离熊山的明军追兵还好,而靠近熊山的明军则速度受到影响,而且骑兵队形也不再保持密集,逐渐变成一条长龙,阵型也显得单薄了许多。
毕竟,军法之中对于违抗军令的惩罚,本就如此。
更何况,他们明显处于人数劣势。
辽泽其实就是指的熊山东面,靠向辽河的地方。
就像这次的命令,如果他们胆敢违抗,说不得杨照就此打住,不再追击鞑子,但是全部罪责就会打到他们头上。
熊山东面就是辽河,此处也是辽河上有名的黄泛区,每到雨季必然因为辽河泛滥变成沼泽。
这么多鞑子,战后至少也是上千颗首级在手,报到朝廷,自己怎么也能升一级,就算不能做到大都督,给个都督同知也是说得过去的。
杨照抽出长剑挥舞着,指挥明军全军突击。
杀掉他或者活捉他,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大功一件,最起码可以狠狠打击明军士气。
不过,在面对这已经严阵以待的鞑子前锋军时,明军包抄部队也不敢贸然发动冲阵,去撞击明显是鞑子精锐的前锋骑兵。
对于普通人看来,似乎只要骑在马上就是骑兵。
看到鞑子军队转向准备正面迎战,两个明军游击不约而同开始收敛马力,不再像之前那样策马狂奔。
熊山脚下,三队骑兵都开始动了。
两个游击将军此时心里都知道,在明军追击到这个份上,鞑子应该不会继续逃跑了,而是要列阵和明军交战。
自己的骑兵人数更多,队形更加厚实,在这样的交战当中其实更加占便宜。
战马可能会因为体力不足失去奔跑能力,甚至直接栽倒。
只不过,这样做的结果,其实也是违抗军令,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那就不好说了。
不过对骑兵来说,这样的阵型影响也有限。
但是他不能。
只是,这一切,都是有心算无心。
骑兵不能冲起来,那连步兵都不如。
可以想象,在两军交战时,从马上摔下来,后方的战友根本不可能有机会让出道来,那么结果要么直接被无数的马蹄踩踏而死,要么就是被战马直接撞死。
杨照此时那里不知道被蒙古人算计了,不仅仅是前后受敌,更是失去了对于骑兵来说最为紧要的东西,那就是速度。
而且,做为追击的明军,自然也不可能绕远路,从熊山另一侧穿行去包抄逃窜的蒙古鞑子,更何况熊山东面可没有道路条件让他们通行。
否则,也不会激的辽东总兵官杨照统帅辽阳周边大军倾巢出动,冒险出关追击。
或许打赢了,只会给他们轻微的处罚,不过要是损失大了,说不得就要他们背锅。
这和伏击战不同,伏击战当然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此时,两个游击将军有了一丝后悔。
只不过,不管是蒙古人还是明军,在两军正面交战之时,也是会讲一些战场规则的。
两队明军逐渐开始减速,勒马,收拢手下骑兵,重整队形。
此时,这是所有明军士卒心里冒出来的念头。
只是在军队里,已经站了队,自然就要一条道走到黑,瞻前顾后是没有出路的。
不过,敏锐的他们也发现,鞑子已经把前面的粮车抛弃到这条道路上,他们选择轻装转身。
两边将领都是信心十足,都在想着一战击败对方奠定胜局。
而在杨照回头看向前方鞑子时,对面已经吹响牛角号,这是进攻的信号。
阵型宽度不够,那么就加强厚度,反正到时候两军就是对撞。
只要能够跑到边墙,就能得到城墙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