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朝廷也以此牵制各镇大军。
可是时间已经拖延至今,再给浙江送信,让他们派遣精锐大军南下,已经于事无补。
不过,这些所谓的自己人,真的遇事会全心全意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办吗?
当然不完全会,他们也是有自己的私心的,也就是命令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利益。
别说粮草紧张,就算粮草不紧张,朝廷也绝对不会向边镇运送过多的粮草,让他们衣食无忧。
徐阶的话,让杨博顿时精神起来,很想详细了解此间细节。
官越大,需要培植的党羽就越多,为的是什么?
难道他们不知道这么做,早晚会因为某些人欲壑难填的贪欲而事发,最后引火烧身吗?
“惟约,前两日,陛下召见我时,就曾提到过此事。”
徐阶看着杨博的眼神就清楚他的想法,也没有卖关子,直接说出他想知道的答案。
那么,朝廷里还能做什么?
那就只能催,下公文催促福建尽快开启战事,消灭盘踞在兴化府附近的倭寇。
徐阶点点头,目送杨博离开。
培植党羽,还不就是为了自己的命令传到下面,能够被人忠实的执行,而不会因为各种原因推三阻四。
只有越过长城,夺取南方温暖的土地,才可以为他们族群扩大提供保障。
下面那些地方官,各有各的心思,有时候就算他这个尚书知道详情,可也难以直接下令做什么,实在是官场的潜规则是如此,他也不敢轻易撕破这层窗户纸。
杨博所说的情况,他又何尝不知。
同时,通过此战,也将彻底掐灭俺答汗南窥的心思,让边疆地区能够保持一段时间的和平。
杨博下意识的点点头,算是在心底认同了徐阶的建议,而另一边的袁炜也是认同含笑点头。
对于草原民族来说,他们所想要的,其实更多还是向南,越过长城继续向南扩展土地,他们觊觎的是关内温暖的土地,在那里放牧,躲避北方的寒冷。
由于这道长城向南绕了一个大v形,傍辽河东西两岸而置,故称“辽河套长城”。
两人说话间,徐阶已经走出了屋子,和杨博一起站在院子里。
所以,两人的会面,杨选不仅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反而打算继续派遣蓟镇兵马东移,前锋甚至已经出关进入辽西走廊城堡中待命。
“催催吧。”
“陛下很矛盾,既想斩断俺答汗一臂,狠狠教训下这个对手,又担心重蹈当年覆辙。”
徐阶的建议,倒是在当下,钳制杨选最好的选择。
这就是在逼他表态了,只是这时候杨博没工夫恼怒,而是又思索片刻才点头。
对于草原人来说,他们依旧不能从中获得太大的价值,依旧很难大量繁衍族人。
辽泽只是在夏季汛期才会形成,而春秋冬三季则会逐渐干枯,进而收缩,而明军在此地段却因此多出数百公里防线,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防御。
带着失望返回京城,现在唯一能阻止杨选豪赌的,或许也只有住在西苑那位了。
好在,虽然这些官员将领手上有兵,却始终缺乏持久作战的粮草支援。
杨博有些低落的答道。
只不过事态还没有闹到无法收拾的地步,所以他才说可以暂时压制一下。
只是知道是一回事,怎么做又是另一回事。
看似,皇帝也是两难,可只要他心底有此心,就很难避免他因此下注,去赌上一把。
占领辽东,虽然牧场可以得到扩大,可是生存条件艰苦。
对于剿倭,要些人手而已,徐阶自信是能够让赵炳然听从的,因为这个命令不会对他的利益造成影响。
他们只需要具备沟通六部的能力就好了,毕竟具体事宜,其实更多的权利还是在六部手中。
不过,在杨博眼中,杨选能力是有,就是爱耍一些小聪明。
他不认为俺答汗会做出这个决定,辽东实在是没什么价值。
如果在年前他知晓浙江赵炳然的决定,他一定会马上派人给那边送信,让他以大局为重。
甚至,杨选还请求兵部向宣大、延绥等地边镇传令,让他们在辽东战事爆发后,能够派出精锐骑兵北上,扫荡沿途可以看到的蒙古部族,让俺答汗不能集中全部兵力参与辽东战事。
这种信任,让他盲目相信了传回来的所谓绝密情报,俺答汗打算彻底掌控长城外的土地,彻底于大明隔着长城相互对峙。
何况,大明朝自建立到如今,士卒闹饷,甚至因此闹出哗变的事儿还少吗?
这也是明朝的内阁阁臣真不需要很强的应变能力,不需要有地方履历的原因。
只是,杨博并不确定,那位到底是个什么心思。
山东那边发生的事儿,作为内阁首辅,徐阶当然也是知道的。
“好了,我知道在陛下面前该怎么说了。”
福建太远,京师照顾不过来,鞭长莫及,徐阶最关心的其实还是九边重镇的安危,他也是经历过庚戌之变的人。
四下无人,徐阶又小声问道:“这段时间,鞑子不断骚扰边境,你觉得今岁到底会不会有一场打仗?”
实际上,也正是这段V字形边墙的原因,把整个辽东地区分成辽东和辽西,这段城墙也被称为辽河套长城。
而此时,一队绵长的鞑子骑兵部队,正趁着辽泽的枯水期进入到这里,寻找着明军边墙上的防御漏洞,伺机而动。
“台吉,前面不远就是常驻堡,再前面就是黄泥洼了。”
“加快速度过去,看看那里城墙有多厚。”
请收藏本站:https://www.wxzhimen.cc。手机版:https://m.wxzhim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