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墨书院>女性小说>隆万盛世> 第492章 491皇极 中极 建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2章 491皇极 中极 建极(2 / 2)

“中极”是古人所指的北极星,也被定义为帝王之位,正所谓“紫微宫为中宫,故谓之中极。”

原来三大殿被焚还祸及午门后,心中惶恐的嘉靖皇帝便召集了众方士商议此事,因为他还怕这是上天对他的不满,所以降下天火。

想想也是,嘉靖皇帝都考虑多少年的事儿了,怎么可能因为一些大臣反对就放弃。

这句话刚说完,就有一个方士站出来否决道:“你这样不行,读的时候,奉字还是在前,依然没有突出‘天’字。”

嘉靖皇帝开始讲出他作出三大殿改名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嘉靖三十六年那场大火让他明白为什么三大殿建成后屡遭火灾。

听到二人的话,嘉靖皇帝很欣慰,因为自己找的这两位阁臣的态度让他很满意。

“皇极”意为皇建无极,天子来制定建立中正的天下最高准则,有强调皇权最高,永远统治天下之意。

而这个方士的话,也很快得到其他人的赞同,纷纷表示正解。

不仅如此,蓝道行还用想到了《尚书洪范篇》里的一句话,说的是:“皇极,皇建其有极”这段话来给奉天殿改成新的名字,那就是皇极殿。

离开玉熙宫,两人还在议论着皇极、中极和建极的含义。

既然徐阶如此,袁炜也毫不迟疑开口说道,早点表达自己和皇帝一条心的意思。

但是话说道这里,嘉靖皇帝已经仿佛茅塞顿开般理解了为什么三大殿屡遭火灾的原因。

比如圣旨中“奉天承运皇帝”六字,其实就是占用两行,“奉”字单独占一行,而后才是“天承运皇帝”五个字,其原因就是那个“天”字,必须是在每行的第一位。

这个说法,要是放到现代,想都不用想,这肯定是胡说八道一通,歪理邪说而已,可是到了明朝,在这个时候嘉靖皇帝却认为十分有道理,认为原因找到了,那么接下来就是找出解决的办法。

于是接下来,众人又就此展开讨论,该如何解决上天的不满。

而且礼部的特殊性,许多礼部官员出自清流,往往并不依附上司,毕竟实权在手。

他的话嘉靖皇帝听在耳中,当然不会马上说出“不错,这个主意很不错,朕甚之喜爱啊!”这样的话来,不过之后嘉靖皇帝确实开始经常召见蓝道行了。

实际上,只要严讷和高拱默认了此事,那礼部的意见基本上就算定下来了,旁人也很难翻篇。

蓝道行此时入宫时间其实并不久,尽管在朝野间,在有人有意无意的帮助下已经赢得了“蓝神仙”这么一个雅号。

虽然得到嘉靖皇帝的关注,可面对这么多的竞争对手,他也需要这样可以漏脸的机会。

嘉靖皇帝要他们搞定礼部官员,自然不仅仅是礼部尚书和侍郎,还有其他礼部官员如各清吏司郎中、员外郎,这几个人也是礼部的实权人物,官职虽仅五品,可是影响力也不弱。

而在当时,就有一位方士站出来回答道:“陛下,臣认为是因为奉天殿这几个大字所促成的天灾。

两人边走边说,边说边觉得嘉靖皇帝取的这三个殿名还是不错的,皇帝身边那帮方士看样子也不是一无是处。

虽然想到礼部官员应该不会激烈反对,可是其他衙门的官员就说不好了,特别是清流官员。

今日下去,你们先和礼部几位大臣私下里沟通下,看看他们的态度。

于是,在方士们到齐后,他问道:“为什么这天火总是焚毁奉天殿,有没有什么办法能避免其之?”

“皇建其有极”,意思是:天子的训导永远可以作为百姓的行为准则。

这时候又有一个方士站出来了,说道:“陛下,臣认为可以把牌匾横过来,这样天字站中间,老天爷就知道他的地位之重了。”

袁炜怎么考虑徐阶不在乎,他此时快速在心中权衡利弊得失,最后发现,其实改个名字,可能会有人指责他们内阁阁臣媚上,至于其他的,好像还真没多少损失的样子。

“建极”指建立中正之道,即“建,立也。极,犹北极之极。至极之义,标準之名,中立而四方之所取正焉者也。”

自己和徐阶,其实在士林中名声都只是一般,如果不是严阁老在前面挡着,火力怕是早就打到自己这里了。

奉天殿,难道要改名“天奉殿”?

其实,到这个时候,众方士和嘉靖皇帝还都没有想到要给三大殿改名,用全新的名字代替原来的名字。

陛下,您请看,这奉字在天字前,把天字挡住了,上天自然不高兴啊,所以就降下天火焚烧大殿以警示我们。”

这事儿,或许当初蓝道行曾经告诉过徐阶,可毕竟都这么多年了,徐阶早忘记此事,现在听到嘉靖皇帝提起他才似曾有闻。

徐阶和袁炜于是直接躬身答道。

“今日朕叫你们来而没有召见礼部官员,就是想看看你们的态度是什么?”

这个时候,两个内阁大臣思考的更多还是礼部的人会不会接受此事。

嘉靖皇帝初时还没有明白过来是什么意思,自他来到京城登基为帝,第一眼看到奉天殿时,大殿上悬挂的牌匾就是这样的三个字,由上到下排列。

当然,行文中除了提行外,还有许多的避讳。

“陛下,臣也由此担忧。”

要知道三大殿是什么?

那可是代表至高无上的皇权,三大殿被焚,似乎代表他皇权不稳。

蓝道行把自己的主意说了出来,还把新殿名说出,虽然只是一个想法,可能不能被采纳,那就要看嘉靖皇帝的心意了。

见到嘉靖皇帝没有明白,那方士又提醒道:“陛下,行文时,天字应该在何处?”

“遵旨。”

只不过,皇帝要办成此事其实还真不难,对于反对的奏疏直接留中就好,最紧要的其实就是礼部的态度。

内阁重录大典的拟招内容已经在昨晚传出,毕竟一道圣旨的发出要经过多个衙门,消息走漏很容易,不管是魏广德还是张居正此时本来还很窃喜。

他们知道自己的名字上了遴选名册,可是最后嘉靖皇帝点了他们,自然还是很幸运。

“三大殿改名,有这个必要吗?”

不过这会儿,裕王确实不解的看向他们,希望能够有一个答案。

请收藏本站:https://www.wxzhimen.cc。手机版:https://m.wxzhimen.cc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