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敲响登闻鼓声
皇宫东侧的长街上,
陆陆续续有马车匆匆而过,还有不少不知情的官员,都是三三两两组团而来,尤其是那些京城年轻的言官,早就等的不耐烦,掀开车帘,焦急的往外看去,但是在午门外,很多官员已然到了,下了马车,都围在那四下议论纷纷。
“诸位,你们怎么来了,可是哪里听到了什么风声。”
“王兄,你还卖什么关子,既然能来的,都是有人通知的,就算是后来的,到了这还能看不明白。”
“就是啊,只能说六部堂的人如何行势了,那宁国府的事,今日可是传遍了京城大街小巷,也不知真假,太邪乎了。”
“谁说不是呢。”
几人靠在一起说着话,
后面来的官员也是一样,相互寒暄了一番,然后相熟的几个人,悄悄地围在了一起,然后看着四下无人,就在那,谈论今日之事,是如何的诡异凶险,更多的是担心朝局的变动,更是为自己未来的升迁所担忧。
随着鼓声响起,禁军守卫都愣在那,不知所措,有值守校尉立刻大喝一声,
“还愣着做什么,登闻鼓响起,大号陪响。”
叩首就拜,然后一脸坚毅的神色,只身下了马车。
王公公心中一突,忽然想到了午门外的登闻鼓,鼓声响起必然伴随大号之声,只是登闻鼓非同小可,历年来无人敢敲,就被人遗忘至今,现如今响起,必然是有惊天之事。
说完话,大步走向午门前东首之位的登闻鼓面前,在众人惊骇的目光下,持右手,拿下鼓槌,涌尽全身的力气,就要狠狠砸下,
襄阳侯怎么也没想到,新皇登基至今,无人敢动的登闻鼓,竟有人要去敲响,
当今圣上继位之后,启用了文官,才有了之后一系列夺权之事,按理说,陛下应该继续给勋贵施压,可是为何今去两年,忽然态度有所转变,文官那边颇有些内乱之势,看不明白啊。
冯紫英挠了挠头,京城宁国府的传闻,难道是宁府贾珍豢养方士的事,百姓传的有鼻子有眼,跟真的一样,冯紫英嗤之以鼻,都是以讹传讹,谁能信,
声响大作,响彻皇宫大内的上空,传遍了京城。
那文官是要出手了,回头刚想问紫英一些事,就看到南边来了大批的官员,为首的正是吏部尚书卢文山,此人乃是南派文官的魁首,是他的出的手,麻烦了。
此时卢文山下了马车,一众官员紧随其后,一起往皇宫大内崇文门而去。
“哎,紫英,你看看,这些人就是得了消息,才来此的,要不然慌乱之间还能有心思想着来这,想必是六部堂官有了动作,只是不知谁领头。”
其余人都是在崇文门外,静待,等候朝会,领头之人就是卢文山,摸着胡须笑而不语,此事成了。
卢文山摸了摸手中的玉简,又说道,
“御史大人,为何不接奏折,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还是不敢接手。”
片刻,
看着眼前的年轻人神色坚毅,咄咄逼人,御史钟玉谷脸色极差,这一会的功夫,此地的动静,恐怕是早已惊动朝野,罢了,
“既然是敲了登闻鼓,哪有不受理之说,我乃御史钟玉谷,值守此地多年,虽然未有前者来此,今日,你既然敲了鼓声,定然不会忘记职责,在此等候,收了折子,递到陛下手里,是要开朝会的。”
柏广居站在午门的不远处,更是看得清楚,来人颇为年轻,一身傲骨,神色坚定,看样子应该不是部堂之人,面生得紧,为何只身一人来此,身边的冯紫英更是不认识此人,但是那气质在人群之中鹤立鸡群,说不上来的感觉。
“本侯也不认识,但是好像有过一面之缘,既然来此,必然是有目的,看看再说,”
“王公公可是记错了,本候刚从宫里出来,你说准备一下参加朝会,参加朝会哪有晚上参加的,莫不是昏了头,给忘了!”
午门前,
冯紫英看着这一幕,急声问道,
鼓号声响起之后,
早有御史快步来到登闻鼓,擦了擦汗,问道,
“敲鼓着何人?”
张瑾瑜被王公公一惊一乍的给吓唬了一下,刚刚还想着晚上在哪里用晚膳,还想去找李纨小聚一番,就被王公公坏了心情,还有,都什么时辰了,还想着朝会,怎么想的,
柏广居毫不在意那些文官的目光,只是一些马前卒,不足为虑,文官六部堂的人才是让勋贵愁眉不展,都是资格太老的大山。
冯紫英看着眼前的官员各自围成一圈,尤其是那些年轻的言官,皆是慷慨激昂的痛斥宁国府贾珍荒唐之举,心中一惊,这是要向宁国府发难了。
交代完话之后,立刻接了折子到手里,然后施了一礼,就快步急回部堂,寻找上官御史大夫曹大人去了。
坐在马车内的卢文山,听到鼓声号声,立刻睁开了双眼,
“是时候了!走,下车。”
“侯爷,此人是谁,难道他一人还想入宫不成。”
严从又是一声大喝,
“宁国府不尊圣命,豢养方士,施法祸乱天象,乃至于京城龙脉受损,地龙翻身,如此逆贼,怎可安然无恙,严某虽是位卑官微,可是身为言官,虽不可为而为之,严从绝不让此等祸国殃民之人,继续祸乱京城。”
“严从,万事有老夫,你就过去狠狠的敲打登闻鼓,越大声越好,最好让京城都能听到,身为言官,就是有一身为圣人之学赴死的风骨,不畏艰难,有些话,为师不能在别人面前说,”
可是宁国府的姻亲故旧遍布朝野,这样迎头而上必然不死不休,到时候,恐怕朝廷会有大的波澜,但是自己无官身在身,人言轻微,只能陪着襄阳侯来此观望,无用至极。
鼓声大作,午门外的官员皆是目瞪口呆,不敢相信一个不起眼的言官,竟然敢敲登闻鼓,实在是骇人听闻,要不是亲眼所见,实在无法相信眼前的一切。
王公公也不知是谁敲的鼓,太阳西沉,只有余晖挂在西城头上,这个时候开朝会,真是挑的好时间。
“午门传来的,伱可没听错?”
所以襄阳侯柏广居接了信之后,急忙领着不少勋贵子弟,跟着街上的文官队伍,一起来到了午门之外,看着不少文官对自己等人嘀咕着话语,冯紫英哪里见过这场面,低声的问道,
“侯爷,这是怎么回事,晌午的事不是解决了吗,为何他们都聚集于此。”
我已经有了对策,三司会审,大理寺那边,还有督察院都还有位子,经此一事,你就选一处,先进去,但是要记住,严于律己,万不可失了文官的体面。”
说话间,严从已然来到了午门外,
“侯爷,侯爷,出大事了,出大事了。咱们准备一下,立马准备进宫参加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