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贫穷的时代里,许多人为了每一分钱精打细算,不舍得在县城以更高的代价购买煤炭。宁肯增加体力投入,带着煤炭票证来这里拉煤。
一堆堆重达数百公斤的煤炭被运载在架子车上。
崎岖不平的道路使得连村子最健壮的劳工都承受不了过多负荷。因此人们会采用轮流搬运的方法,往往一次运送就得配合四五名力士。
因为购买的人太多了,光排队等待就可能耗费一两天的时间。
这些拉煤者就会在外面路边自带煤气灶具,寻来木柴和玉米糊、红薯干之类的食材,在那里解决温饱。
此小章节还未结束,请翻页阅读下一段内容的精彩部分!
到了餐食时间,上百只铁锅纷纷升起,形成了壮观的烹饪部队。李爱国之前在车上看见滚滚浓烟的源头正是由此产生。
那边满载煤炭的架子车准备离场,拉煤的人大多低着头使劲挪步上山坡的煤矿地势。后面推车的人则放声呼喊,场上气氛异常热闹。
在上高斜面时,李爱国发现一名本地乡民正骑着一头老黄牛,停留在半山腰等待着。每当遇到实在不能爬上陡峭山坡的车子时,他会上去商量交易的可能性。
接过几文小钱,把年迈的老黄牛引至小车旁,用缰绳固定在车柄上,沿着陡峭的斜坡向上拉。若现行的规定较为宽松,这几个行为不当者非受批评不可。
李爱国的目光收拢,领著刘清泉与老郑,朝着西侧的煤厂移动。
那里是为了大规模装货专门设有的地方。
煤场停放了几部卡式货车,工作人员指挥煤矿(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s://www.wxzhimen.cc。手机版:https://m.wxzhim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