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行动方便,我特意设计了这对大轮子。然后,为了瞄准的时候,能更快调节,还加上了方便俯仰的支架。”郭康继续介绍起来:“另外安放炮身的位置也是算好的。我专门研究了下重心,这样能让炮身更稳。开炮的时候,会向后一座,但不会翻车的,很安全。”
这段时间,李玄英爆发了极大的创作热情。之前的事情结束后,狄奥多拉就把欧多西娅带走,请太后帮忙看管。后来朝廷开始整军,也就不让他俩再见面了。可能是因为见不到小情人,李玄英就把多余精力发泄到了写歌上,郭康也乐见省事,没有去管他。
作坊旁的空地上,工匠们已经把准备展示的大炮都安装完成,按大小排成一排,等待他们查看。
“我们还是去作坊看看。”郭康抓紧时间说道。
当然,这些都不是主要的事情。他和朱文奎现在主要的工作,是试图多生产一些火器,这次带脱欢他们来看,也是说这些事情的。
几人一边走,他一边介绍起来。
他告诉众人,在他看来,这年头的百兵之王,不是长枪也不是弓箭,而是大炮。而且,今后很久的时间里,这个座次应该是不会变的。
“好像真的很轻便啊。”她高兴地说:“不愧是康斯坦丁的设计,真的很精巧啊。”
像汉代的鼓吹乐,除了几个专门给皇帝歌功颂德的曲子,几乎都是士兵对于战争的抱怨,里头连《战城南》这样的经典曲目都有。很多歌词里都充满对战争艰苦的抱怨,还有对战斗血腥残酷的直白描述,听了之后别说鼓励士气,没把人吓跑就不错了。而这,已经是官府采集筛选之后,收入乐府的正式曲目了,其他的都不知道是什么样子。
而且,军歌这东西,在传统军事思想里,也属于不尴不尬的境地。有时会被视为不入流的行当加以贬斥,有时官方又会采集和创作军歌。当然,从结果看,士兵确实有唱点歌谣的需求,没人管也会自行进行创作,从先秦开始,就有歌谣流传下来了。
“在大帐那边写东西呢。”郭康说。
“这个架子有点意思。”脱欢一眼就看到了最大的火炮下,那个形状明显不太一样的炮架。
“真的?”狄奥多拉说着,走上前:“我试试。”
这年头,欧洲很多地区,还在使用老式的射石炮。大型射石炮很难移动,几乎没有野战的价值。而小型射石炮又五花八门,威力和命中率普遍都很堪忧。相对而言,他们新设计的火炮,在轻便性和威力方面,找到了不错的平衡。
“有多少就拿多少吧。”郭康说:“后续也不用停下来,这种火炮,优势还是挺大的。”
“哦,就那个‘八八炮’是吧。”脱欢想起来了。
郭康和脱欢一脸无语,看着她拉着炮,在那儿走来走去。又转了一圈,她才舒了口气,擦了擦汗。
一直到明朝末年,当乞丐的太祖早已远去,太祖的乞丐都还在保卫大明,实在是太忠诚了……
“哎,只能说,这些人确实很会享受。”他摇摇头:“我找了些木匠来,他们都说,这确实是挑出来的上好的材料,材质很结实,之前处理的也不错。我们做好了架子之后,试射了几次,支架很稳定,没有什么问题。”
“然后,还有这个东西。”他从旁边拉来一个双轮小车,只见那个车上放着个大货箱,还带个钩子:“这个小车是和炮车配套的,把炮尾往这个铁钩上一套,就能变成四轮,这样能减轻长途运输时对牲畜的压力。可以节约畜力,方便运输。”
“那不错,总算是没有浪费啊。”脱欢点点头。
郭康则解释说,这是特殊情况的特殊办法。这些罗斯人底子太差了,让他们背军法和各种训练要求,那是肯定记不住的,只能找其他办法。各個宗教,都喜欢吟唱经文,因为唱诵算是个辅助记忆的常用手段,全世界都会。从这个角度来说,在今后招募新兵的时候,这种手法会挺有用的。
“这样么?”脱欢走上前,敲了敲木头。
基于这种形制,他们铸造了一批大小不等的火炮,分为几类。其中大的有八百多斤,需要畜力牵引;小的只有一百多斤,能被步兵直接抬着走。不过具体列装哪几个级别,还得进一步测试,乃至在实战中检验才行了。
狄奥多拉似乎有些不满,不过大概是早就习惯了脱欢损她,也没去管。她只是瞪了对方一眼,又来回看了看,说:“李玄英呢?他小情人又让我帮忙送信了。”
郭康跟人家就没见过几回,也就打了下招呼。脱欢倒是跟谁都自来熟,让侍从拿来两把良弓,给他们姐弟俩一人送了一个;又告诉士兵们,今天他请大家喝好酒,已经运到营门外,待会儿就拉进来。因为之后还有事,他也没有多逗留,就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先行离开了。
“哦,这是新设计的。”郭康说:“之前的炮架太笨重了,结构也不够合理。之前我就给兵部说过,但兵部的人在武器方面,都很是保守,觉得现在这些用用也没问题,不理我。不过这次,既然连炮都换了,又搞到了好材料,正好也一起更新下。”
郭康也不知道,拉个大炮哪里好玩的,不过反正她乐意就行。他想了想,决定丢下狄奥多拉在这边撒欢,自己先忙活正事得了。
“我们先看看后面这些枪炮吧。这里头的工艺,我觉得是有普及条件的。”他直接继续介绍了起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wxzhimen.cc。手机版:https://m.wxzhim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