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官员心里都在想,一定要让家里的商人今天就去商部报道。顺便打听打听商部到底要做什么。只是现在面对南人北迁计划,他们陷入挣扎。现在不是他们同意不同意的问题了。赵如风说北迁过程中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绝不是无的放矢。一旦有商会支持朝廷,使得朝廷可以无消耗完成灾民北迁,那南人北迁计划必定会实施。也就是朝廷被实际问题牵绊,不然早就开始北迁计划。所以。只要他们坚持不同意南人北迁计划。作为商部的管理者赵如风,大概率是不会让世家得到此次百姓北迁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杨国公也被这则消息打得措手不及,在低头沉思。严世蕃眼看世家官员没同意,但也没再反对,便笑着问:“赵侍中,百姓北迁,可不只是需要粮食就足够,大批百姓北迁,是要有大量车马支持。”杨国公听到这个问题,当即专注起来,不再乱想。要知道。目前大京皇朝最大的车马行,便是他们杨家所掌管。赵如风此刻道:“车马问题解决过了,目前大京第二大车马行于家商会愿意支持南人北迁,并免费提供车马,全力配合南人北迁。”“他们想要的赏赐和陆家钱家要的一样,也希望这次能参与北方经商权招标。”“同样,第三大车马行陈家要与于家竞争。”杨国公这次也不淡定了。没想到这些商会负责人因为商恩令,竟然如此配合朝廷。还有那商部的政策简直闻所未闻。且……招标、竞争和垄断,对商人来说,是无法抵抗的诱惑。然而。若是他们答应南人北迁,南方人口流逝,那他们门阀世家在南方的统治力,会明显下降。一时间杨国公内心更挣扎了。他现在只有两个选择。配合南人北迁计划。或者反对南人北迁。但他有预感,即便是世家官员反对,也没什么用处。一旦朝廷将免费带领百姓北迁之事放出风声,而且北迁后,还能买到便宜粮食,又能拥有自己的土地。怕是百姓都要自发性北迁了。就像垄断生意对世家的诱惑力一样。拥有自己的土地对百姓来说,一样是天大的诱惑力。然而。杨国公不想这么输。·赵如风当然看出杨国公不甘心。他继续对宣德帝道:“陛下,南人北迁计划并非一朝一夕,微臣预计五年全部完成。”“可随着北方人口增加,北方需要治理地方的官员空位也会增加。”“但北方苦寒,南方官员难以有效治理。”“臣提议,此次先带一批懂的治理北方的官员,随北迁人群一起前往北方。”“一来能更好熟悉北方环境,二来也好让百姓知道朝廷对他们的重视。”“至于后面随着北方人口增加,又多出的职位空缺,只能逐步安排。”“南方官员本就不够用,需要重新选材。”“但可优先从商人家里选拔。”“商人家的子嗣,若是有人可以通过科举,便优先选用。”“相对于不了解北方的南方官员,这些商人常年在南北之间奔走,更具有优势。”“当然,若是有懂得治理北方的南方官员,也可申请前往。”“请陛下恩准。”此言一出。门阀时间的官员只觉得脑子被大锤哐哐砸蒙了。居然有大量官位空缺!若是前面的利益,已经让他们心动。那眼下的官位,才是压垮他们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什么利益,有让家族多出更多官员的吸引力大。此刻。张公瑾第一个开口:“陛下,臣附议。”“赵侍中之法,解决南人北迁所有隐患。”“而南人北迁又是利国利民之策,既能有效缓解南方灾区压力,也能有效壮大大京皇朝。”“此乃绝佳国策。”韦清紧跟着开口:“陛下,赵侍中之法,利国利民,恳请陛下同意南人北迁。”杨国公此时也不端着了:“陛下,既然赵侍中解决了北迁隐患,臣也,没理由阻止。”工部尚书薛礼身为薛家人也不甘示弱:“臣附议。”武将一方听到可以实施南人北迁计划。他们一心想北伐回茴,本就愿意北迁,也是众口一词全都同意。这一次。文武百官对南人北迁计划的意见,出奇的一致。对世家而言。什么商会能超过他们?那北方的利益这次都是他们的。对世家而言。谁家的读书人有他们多。那北方的官位,也全是他们世家的。如此为他们着想的计策,他们岂能反对。
宣德帝大笑宣布:“好,朕准了,那此事便有严爱卿主办,赵爱卿、杨爱卿协办。”至此。南人北迁计划,才正式推行。此刻宣德帝才真正看到秦浩所说的以利诱之的威力。至于以利杀之。从南人北迁计划开始后,才会真正展现威力。哪怕秦浩没直接点出来。但宣德帝却看懂了。怕是连赵如风和严世蕃,都只看透一层,更深层的没看到。旋即宣德帝心中叹气。哎。只可惜秦浩还太年轻了。很多细节方面,仍需要赵如风来帮他打磨。不然,秦浩是计划发起人,他更适合主持南人北迁计划。只能再等等。等这小子参加春闱,封宫入殿后,再加以重用反倒是一旁连听政都会分心的太子,听闻赵如风所言后,眼神只有短暂迷茫。旋即他目光越来越亮,其中充满惊喜和震撼。很快。南人北迁成为新国策,正式颁布。原本杨国公建议先去灾区宣传南人北迁计划,争取在寒潮来临之前,动身北迁。可赵如风笑道:“杨国公,不必如此麻烦,我已命人在五天前出发灾区。”“而且灾区很多灾民都同意北迁,只等陛下政令。”“想必,现在灾民已经整装待发了。”杨国公沉默了。赵阴人居然几天前就想到今天。看来,这一场比拼,又是他们世家输了。不过他们也不算全输,南人北迁固然成功了,但他们世家才是真正得到好处的那批人。所以,也该他们反击了。当即杨国公道:“陛下,臣有本奏。”宣德帝正高兴着呢,笑道:“杨爱卿有何事?”杨国公道:“陛下,***殿下,如今一十有八,已到择婿年龄。”“而我大京皇朝,如今连续天灾,百姓疾苦。”“陛下何不趁此北迁机会,为***殿下择婿。”“***殿下大婚,普天同庆,也可为我大京皇朝,再添三分气运。”他的话一开口。所有门阀世家官员皆同意。可李清瑶着急了。若是给她择婿,那她就没机会继续留在朝堂上了。尽管她也知道这一天早晚会到来,但面对杨国公如此言辞,他不免着急,当即将目光落在宣德帝身上。只希望父皇,千万别同意啊。宣德帝一听这话,就想到昨天秦浩所言,心里的怨气突突往外冒。不过,说到择婿,还需要皇后去操办。对于子女的婚事,皇后比他更有决策权。况且,大女儿也的确该择婿了。南人北迁计划一旦开始。后面朝堂之上必定会暗流涌动。也该让女儿退出朝堂,保护女儿的安全了。因此宣德帝问:“赵爱卿、严爱卿,对于杨爱卿的话,你二人意下如何。”赵如风和严世蕃心里咯噔一下。完了!陛下这是报昨天他们逃跑的仇呢。而且很明显,陛下心里同意择婿了。可陛下不说,就让他们说。到时候***怨,也是怨他们两人。陛下太不讲武德了!两人都怀疑***那不讲武德,就是和陛下学的。不过两人只能按照陛下所说的意思,全都开口附议赞同。李清瑶气得瞪了赵如风和严世蕃一眼。但最后只能叹气接受。而且她知道接下来会很烦。因为,她择婿的消息,会随着新政令,一起传播开。这是皇家的规矩。皇家公主择婿就和皇帝选妃一样,需要出身高贵的公子、世子、才子自告奋勇,毛遂自荐。更何况,她是***。她择婿的消息传开,必将震动大京。而秦浩。他还啥都不知道。原本他都打算春闱过后便找宣德帝提亲了。他都开始存聘礼了,(古代聘礼为娶妻,彩礼为纳妾)。秦浩很有自信能迎娶李清瑶。可就是杨国公今天的这一句话。他再想要迎娶李清瑶。就要面对天下所有身份显赫的公子、世子、才子的阻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