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墨书院>时空穿越>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 第691章 事无巨细的雍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91章 事无巨细的雍王(1 / 2)

孙膑的意思也就是首先向韩表示一定会出兵相救,促使韩国竭力地抵抗魏国入侵,但又不急于出兵。

等到韩、魏两国全都疲惫不堪的时候,再发兵救援,从而名利双收。

“当时,韩国经历了申不害变法,并攻灭了郑国,实力大增。今司马仲达当世名臣,于并州拥兵近十万之众,与昔年之韩国何其相像。”

当年在新郑高大的城墙上,韩昭侯满面愁容地对身边的申不害说:

“此战若再战败,我韩国百年基业只能拱手让人了。”

申不害大声回道,“君上,我韩国精锐还在,我韩国元气还在,新郑城中还有变法以来我们训练的十五万大军。列国必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我韩国被灭,只要我们坚守待援,事情就一定会有转机。”

韩昭侯坚定了信念,不断地进行战前动员,将韩国的元气全部调出与魏军拼杀,彼此消耗。

就像当年的齐国决定先放干韩国的血,将韩国踢出争霸的候选人序列,然后在围魏救韩一样。

燕国即便是出兵救援,也应当是等司马懿跟汉军互相拼死消耗之后,然后去渔翁得利。

而不是火中取栗,通过折损自家将士们的性命,去给别人谋求利益,保存生机。

与孙权不同,公孙渊的大脑无法处理太过复杂的战略问题,他没有清晰的政治理论,因此容易被别人改变。

面对臣僚们的多番劝谏,他动摇了自己先前的决定。

经过一番思考,公孙渊最后竟然采纳了杨祚这个看似能做赢家通吃但实际上漏洞百出的‘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计策。

曹叡并不知道公孙渊已经变卦,他先后得到了孙权、公孙渊会支援盟友的表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