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诸葛亮的汇报,老刘大致了解了朝廷大局。
他只对这些事情做了评价,并没有给予什么工作指导。
君主离线太久,文武百官都已经基本适应了刘禅主持大局的工作状态。
太子的东宫宝玺盖的公文当旨意,传国玉玺的真中旨反倒会让他们愣一下。
当然,这也跟老刘不恋权有很大的关系,从很久之前老刘就摸到了自己的天花板。
割据一方的枭雄,最多能称霸天下,一统九州和治国理政,他还真不如家小子刘禅。
老刘看人的水平还是很高的。
刘禅别看性格很混,但是真的颇有英雄气,做事有分寸、有格局且目光长远,功绩能压服群臣,人也孝……也算孝顺吧。
总体上来讲,刘备对刘禅还是很满意的。
至于退位太上皇之事,老刘以前也考虑过,但因为时机不成熟被法正劝住。
现在刘禅给出暗示,看来他是认为时机到了。
这种事肯定不能让刘禅明着说出来。
必须老刘自己主动提出,然后再跟群臣表演一波三辞三留,才不会让人诟病。
至于为什么刘禅认为时机到了,老刘猜测,大概有三个原因。
一是刘禅已经事实上当着常务副皇帝很久了,老刘只是占着名头。
一些繁琐的祭祀天地、稷神、先祖的仪式,刘禅不想亲自去,老刘便是做了太上皇依旧可以代劳。
二是大军就要东出,而原本的汉天子,现在的陈王(山阳公)刘协此时还活的好好的。
如果老刘还是皇帝的话,到时候与刘协不好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