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里领导看她一个寡妇不容易,研究过之后就退了一步,韩志勇是必须开除的而且永不再用,谁求情都不行。
实在韩志勇是劣迹斑斑,令灯泡厂的很多人都咬牙切齿的,他被抓进去不知有多少人在暗自高兴呢。
做为处罚,厂里给韩家的正式工换成临时工。
齐淑珍想把临时工名额卖了,钱存着等志勇出来给他娶媳妇用。
孙桂玲却极力反对,说不能再让她家韩志刚一个人养家了,快要被累死了,反正工作卖了她也拿不到钱。
不让卖,齐淑珍只好去上班,她是想着上几年就让小莲接班,小莲有了工作,以后肯定能找个好婆家,到时候她可以多要一些彩礼……
第23章 不委屈
韩志勇被判刑还有家里的事, 韩小英都是后来才知道的,她检完票就上了车,没多久火车就徐徐开动了。
她坐在靠窗的位置, 看着窗外随着火车行驶而渐渐退后的刘秀娥,想着上车前她说的话。
让她以后好自为之, 五年内最好不要回定城, 她当时点头答应了,这本来就是商量好的,况且短时间内她也不想回来。
刘秀娥最后还塞给她一包吃的东西,让她路上吃, 对她也算仁至义尽了。
反正比只会找她要钱的亲妈跟二哥是强多了。零钱包是她来车站之前就准备好的,跟齐淑珍讨价还价半天也是为了拖延时间, 她根本就没想把钱给她。
因为钱一旦到了她妈齐淑珍手上,就等于到了她二哥手里。
她二哥有了钱不是吃喝就是去赌, 根本不干正事儿。
不过她终究是没能狠下心不管,还是给小莲留了五十块钱。
钱尽管不多,也差不多够家里两个月生活费了,到七月份, 她大哥就可以正常领工资了,以后家里的生活自然不用犯愁。
至于断绝关系, 她妈是在气头上说的, 韩小英倒是想信以为真, 可惜不行, 不过不行那也是以后的事,她已经离开定城了, 她妈再有气也撒不到她头上。
从定城到h省大概要两天两夜, 中途还要在阳城换一次车。
跟韩小英同批下乡的, 她一个也不认识,而且他们很多都是高中毕业生,感觉顶数她年龄小。
开始她独来独往的,直到第二天在阳城换车时,认识了一个川妹子周文静,这才有了伴儿。
她们一起到庆阳县已经是第三天上午了。
两人大包小裹的下了火车,又匆匆忙忙的跟着上了汽车。
老旧的汽车在盘山道颠簸了近两个小时,才到永安公社。
公社的干事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了,等他们下了车,数了人头对着名单,就开始往各个生产队分派。
跟前世一样,韩小英被分到宋家堡大队,跟她一起的还有周文静跟另外四个人。
宋家堡大队这次一共分到六个知青,三男三女,韩小英认识其中两个,
一个是女知青谭雅婷,人长得非常漂亮,小皮鞋连衣裙,看着不像下乡的,像是来郊游的。只是她前世分去了隔壁徐家洼子大队,不知道这次为什么变了。
还有一个男知青马卫国,他前世就是宋家堡大队的,不过这人人品可不咋地,特别爱占小便宜,还跟村子里的几个姑娘不清不楚的。
韩小英可是太知道他了,皆因前世没少听他的流言蜚语。
另外两个男知青郑家和跟李明伟,他们都是从京城来的,前世宋家堡并没有出现过这两个人,现在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都别愣着了,时间不早了,赶紧上车。”来接他们的人,是“老赶叔”。
老赶叔姓宋,五十多岁,是负责宋家堡生产队车马的,他皮肤黝黑脸上满是皱纹,腰间别着个旱烟袋,说起话来嗓门很大。
老赶叔大名叫什么,韩小英想不起来了,实在是村里人一直老赶叔老赶叔的叫着,从来不叫他的大名,时间长了就很少有人记得他大名了。
大家七手八脚的放好行李爬上马车,枣红大马在老赶叔的吆喝下,颠颠的跑了起来。
开始都很兴奋,毕竟都是第一次坐马车,一时有些稀奇。
等走到一半儿,各个都跟涝秧的茄子似的,打蔫儿了。
一是山路崎岖不平,马车上颠簸,都做了两三天火车了,身体本就疲倦,再一颠簸,骨头都要散架子了;二是再好的山村景色一直看也看腻了,加上初夏的阳光也很热,晒得人根本提不起精神来。
老赶叔挥着手里的鞭子,回头瞅了他们一眼,这城里孩子就是娇贵,这才颠簸几下就受不了。
回头上工怎么整?还不都得趴窝。这帮小知青,以后肯定有他们受苦的。
一行人到宋家堡大队时,已经晌午了。
黄土村道上除了几个打闹的孩童,并没有什么人,这个点儿大多数人都在家里歇晌呢,村里有些安静。宋家堡座落在山脚下,远处可见的绵延几十里的青松翠柏就是脊背山,湾湾的小河由南向北,哗啦啦的流淌,一望无边的田野里,入目的满是新绿,勃勃生机。
老赶叔将他们送到知青点,有个女同志已经在门口等半天了。
她上前客气道:“你们总算到了,麻烦你了老赶叔。”
老赶叔摆摆手,牵着马缰绳调转车头去生产队还车了。
“同志们好,我是点长肖兰。”肖兰一头短发很是干练,皮肤是暴晒过后的小麦色。
她说话很爽利,“欢迎大家来到宋家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现在男同志进左边屋,女同志跟我来。”
几句简短的介绍之后,她就把新来的知青领进了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