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阁老所说,难道是辽东?”
听到魏广德的回答,戚继光下意识说道,说完才觉得失言,立马闭嘴。
见戚继光一下子拘谨起来,魏广德笑道:“怎么,可有什么不便之处?”
“没有没有。”
戚继光急忙否认道,“只要朝廷下旨,末将自然尽力而为。”
“知道成化犁廷吧,这次派你去,就是要做这个事儿。”
成化犁廷很是残忍,魏广德于是提前说出了,让他好有个心理准备。
“呵呵,看你在想事儿,就没叫你,现在想明白没有?有什么问题现在就可以问出来。”
魏广德和谭纶直接上了这里,整个城内布置一览无余。
知道详情的,自然是梁梦龙,所以魏广德打算还是先听听他的意见。
戚继光见此急忙答应。
戚继光继续给魏广德介绍城中营房分配,魏广德不断点头。
蓟辽总督既然管理蓟镇城堡修筑,工程小,一般蓟镇自己就做了,可是三屯营扩建可是大事儿,自然要先报京师,之后还要找兵部、户部要钱粮支持。
前两日你打算组建辎重营倒是刚好解决这个烦恼,这段时间你尽快把架子搭起来,需要的骡马、大车,兵部会尽数拨给蓟镇。
三屯营要扩建,自然得是蓟镇总兵官先和蓟辽总督商议,之后联名上奏此事。
看到戚继光没回话,魏广德看了一眼,见他在思考,也没打搅。
即便自己很快就要调离蓟镇,可话还是要说,毕竟还没影的事儿,万一自己最后又不走了呢。
“平时人都住在堡内,不过每月都会把人带出去一趟,在外面扎营住上几日,让士卒们习惯野外扎营。”
戚继光故意装作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有些扭捏的说道。
又把三条道路拓宽,这样在此地集合兵马后,可以快速派遣到东南西三个方向。”
魏广德进了三屯营后,没有直接进城,而是骑马上了城门边的马道上到城墙上。
战败后,责任大多也是扣到他们头上。
明朝边镇的总督主要工作是什么?
其实就是简军实,修马政,筑城堡,谨烽堠,慎择将领守备各处。
关键这个话不好说。
魏广德闻言,也只是笑笑,说道:“这个不急,明日先看看军卒训练。”
成化犁廷他听说过,不过在他看来,大小不过就是把敌人杀掉。
也就是魏广德初来乍到,才会感到稀奇。
都是朝廷的官军,按说不该分什么彼此。
戚继光急忙说道。
从紫极宫旁马道下了城墙,虽然这里没有建城门,可马道还是有点的。
至于如何使用,这得看战场地形,倒是不好详细说明。
“查不到那就去镇府看看吧,今晚不知戚夫人会安排什么吃食款待我等。”
当初在浙江、福建、广东打倭寇,死在他手下的亡魂不知道有多少。
“不错,若是都住在堡内,早晚人都养废了。”
戚继光话虽然没有说完,可是意思也差不多吐露出来了,两人自然就明白了。
魏广德倒是不以为意,随口说道。
后世的迁西县三屯营镇在明代时就已经是蓟州镇府驻地,因明初此地有三百屯田军户而得名,原名三屯忠义卫。
“你们去辽东,也不用担心什么。”
你练的人马,能不能在那样环境下战而胜之,所以我就来了。”
这次魏广德直接上到城墙,也是想要好好看看这座城堡的全貌。
“魏阁老、谭大人,刚才末将失礼了。”
那里地形复杂,既有平原又有山地。
杀人,当兵的要不会杀人还当个屁的兵,所以根本就没放在眼里。
只不过魏广德毕竟不是军人,虽然上过两次战场,但其实都在打酱油,根本没炼到杀人不眨眼的程度。
他们所说的梁总督,正是隆庆年间山东巡抚梁梦龙,也就是那位主持海运漕粮试点的官员。
为了保证蒙古骑兵能够随时出动,营内道路也是笔直,可以放骑兵出动时有空间加快马速。
三屯营里的镇府位于镇堡中心,周围道路密布,确实可以快速调兵遣将。
栅栏外面自然也不会挖掘战壕、陷阱一类的东西,不然敌人没有防住,倒是把自己困死在营盘里。
之后随着边防压力越来越大,三屯营的驻军也越来越多,到现在的三屯营不仅在城外有占地巨大的军营,就算是镇堡也被扩大了数倍。
戚继光又说道。
“只要是朝廷的旨意,末将一定全力完成,只是人马到了辽东那边”
北面不设城墙,也是因为大明的威胁大多来自北面,所以处于战备考虑,就只在三面建造城墙。
建造紫极宫,其实就是为了便于总兵官指挥战斗,所以这里是三屯营最高的建筑。
魏广德开口问道。
成不成先不管,但还是要说出来。
“按规矩来,你先和梁总督商议,再报京师。”
开玩笑,魏广德的话不就是明摆着对他的兵有顾虑吗?
李成梁那边,会有张巡抚跟着过去,凉他李成梁不敢搞出什么乱子。
后世的军队不也要时不时拉出去拉练,都是在荒郊野外驻扎,就是怕把兵养好了,以后拉不出去。
不过现在梁梦龙已经倒向魏广德,所以才在戚继光眼里,不过就是魏广德打个招呼的小事儿。
而戚继光是谁?
当然,这带的得是他带过的兵。
“那广场还真是大,能集结多少人马?”
镇府门前有个巨大的广场,不仅让整座镇府看起来更加气派,还有聚兵的作用。
反正功劳是辽东军打出来的,失败则是客军犯下的。
“请魏阁老放心,末将练的兵,不管是平原还是山地,都有作战之法。”
这就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既然有人管这个事儿,魏广德也不会越俎代庖插手此事。
他这个时候想到的,其实还是他带着蓟镇兵马跑到辽东,那边的将官能乐意?
这不是明摆着抢功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