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墨书院>女性小说>隆万盛世> 第866章 955泇运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66章 955泇运河(1 / 2)

第866章955泇运河

魏广德公开威胁要把事儿挑开,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砸银子,魏广德肯定是不愿意的。

为了国事自己掏银子,他肯定不肯。

但银弹攻势下,一旦有人率先带头上本,那些收到好处的官员不免都要有所表示。

如果发展到这种程度,那基本上是大局已定。

就算魏广德发动关系,也上奏禀明海运的诸多益处也是无用。

而魏广德那会儿,正好完美错过。

“那伱当初开挖的新运河是在哪儿?”

由此,吾以为,还是要尽量减少海上的行程。”

朱衡稍微迟疑后还是对魏广德说出了其中的争议。

说起来,漕运阻塞发生在隆庆三年起,到隆庆五年达到高潮,当年四百万石漕粮安全运抵不过百万石。

所以,他虽然不是坚决的反对海运漕粮,只是把此当做不得已而为之的备用方案。

在考虑皇陵避水之外,再加上“保漕”,因此明廷对于徐州地区的运河治理一直都有二种考量:一种是从政治因素,以黄河为主“治黄保运”;一种是经济因素,以运河为主“避黄行运”。

这次的惊讶声不是朱衡说的,而是一边的谭纶。

“但是这条新河也只是解决当时的问题,留城到徐州这段问题还存在,没有避开徐州段黄河、二洪之险,因此开凿新河还是需要考虑的。”

对方用这样的方式来操作此事,当然也是落下把柄,无论如何,他们的行为都属于向朝廷官员行贿。

嘉靖四十四年大水后,朱衡负责开挖新河,其实就属于“治黄保运”,但是结果也很明显,徐州地区不避开,根本就解决不了运河的通畅。

他们可不考虑什么漕粮安危,他们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说完海运,魏广德继续先前的话题,说起张居正属意的开凿新河道。

毕竟他们是阁臣,要考虑的可不是那点蝇头小利,他们更多考虑的还是天下安定。

但是,张居正始终没有放弃以运河为主运输漕粮的打算,更何况在高拱执政后期,他对漕粮海运还是持支持的态度。

因为在隆庆年间的连续溃坝决口,导致漕粮中断,引发京师震动,此时内阁很多时候都是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张居正忽然抛出另一个话题,询问魏广德。

有他这个次辅和首辅的背书,不管漕运集团如何蹦跶,他们的打算就始终不可能实现。

魏广德说这话也是意有所指。

朱衡又指着地图一处说道:“大致就是在邳州这里开挖新河,串联沿途几条河道,汇入南阳新河道,运河就能保持通畅。

朱衡说道,“嘉靖三年时就有人提出过,利用泇河水道和水量走船,避开徐州。

王宗沐的海运法子虽然好,可毕竟不是最为稳妥的。

“还是说先前的话题,绕开徐州,可有法子?”

于是,魏广德自然要选择用这样的方式终结对手的发难。

只是,张居正话里的意思,让魏广德也不由得皱眉。

散衙后,魏广德回到家中,就安排人给朱衡那边递了条子,今晚他要过府一叙,详细了解运河之事。

他支持海运漕粮,就有人在下面动手脚,想要阻止。

“不是准备用海运,从淮安出海直抵天津?”

魏广德继续问道。

魏广德开口问道。

是夜,在朱衡府上,魏广德看到摊开的一副巨大地图,而朱衡就指着其中一段对魏广德和谭纶介绍道:“整个大运河,数徐州到淮安之间河道最复杂。

魏广德看着运河线条有些眼花缭乱,干脆直接问道。

“胶莱运河之事,我看还是让工部考虑吧。”

可以说,大明朝这些年因为黄河的缘故,朝中大臣都已经被锻炼成水利方面的专家。

这次山东即墨县福山岛的海难,也是给张居正提了一个醒,那就是海运确实危险重重,并不是像漕运,是一段一段的放开路线,或者说漕船是一批批的过航道,即便出事,也就是一批漕船出问题,但毕竟只是少数。

魏广德笑道。

大规模漕粮海运,现在看来,确实风险很大。”

毕竟之后的朵颜三卫已经不是明初那会儿,战力极强,他们现在的实力远远不如土默特部。

戚继光当初说要练骑步十军,他就可以横扫草原,现在不过练出一骑一步两军,但在魏广德看来,也足够应付朵颜部的威胁了。

这个事儿只要传开,魏广德相信所有收了钱的官员都有理由拒绝此事了。

“胶莱运河?”

不过”

实际上,他们也没错,这个时代若不是有漕运的蛀虫,漕运除了耗费大点外,安全性是优于海运的。

“胶莱运河?”

这个时代可没有气象卫星,自然没法监控到辽阔的大海,对台风这样的极端天气是根本没有防范能力的。

也就是魏广德底子厚实,才在那时候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至于收了钱不办事儿,他们又不是义薄云天的小阁老,可没有办不成事儿如数奉还的道理。

低头思考一阵后,魏广德才抬头对张居正说道:“此事我明白,不过不论是否有新河道沟通运河,海路我觉得还是应该保留,每年都应有漕船出入。”

不遭人妒是庸才,只要把位置坐稳当,自然是不怕的。

“和开挖胶莱运河比,那条更加容易?”

朱衡又指着一段说道,“靠西的那条是旧运河,现在应该还能有限的通船,不过淤堵应该很厉害了。”

循着朱衡手指,魏广德看明白老河和新河的关系,隔着南阳湖,老河在湖西边,新河在湖东边。

魏广德并没有因此就自鸣得意,实际上后世海运繁荣得益于航海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海船从木制变成铁制,再加上气象学的发展,才把大海变得不再危险。

朱衡点点头,“这次损失确实有点大,虽然和以往漕运比似乎差不多,可别忘记,这只是一只船队损失。

他不想因为每年十二万石漕粮的事儿和魏广德交恶,在内阁里斗起来。

而船队走海运遭遇风浪,可能一个船队就报销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