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墨书院>女性小说>隆万盛世> 第863章 952举荐将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63章 952举荐将才(1 / 2)

第863章952举荐将才

番子给王大臣灌下药,也不管跪在地上拼命抠喉咙的王大臣,径直就出了大牢,重新锁好牢门。

“大人,都办好了。”

三人到了徐爵跟前躬身道。

“盯着他,别让人死了就行。”

前两天,他们还好酒好菜招呼着王大臣,几个看守的番子可是嫉妒的不行。

谁家进了天牢,还能吃的这么好,他们这些番子还要小心伺候着。

王大臣这个憨憨,那些天可没少对他们呼来喝去的,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他们的上司。

因为在京的清流官员太多,粮价波动对他们的生活影响极大。

至于黄河没有发大水,这重要吗?

当然,只有冯保才知道,他是提朱希孝被了锅,那就是宫禁松懈的问题,被朱希孝搞成了他暗中协助。

此事有些复杂,还是不要掺和进去为好。

金代于贞元元年迁都后,中都人口增至八十万余人,对漕粮的依赖日重。

魏广德有些诧异的重复道。

“今年西南也安稳,没看到有地方不稳的奏疏递上来。”

至于其他,倒不是多大的事儿了,大多地方上就能解决好。

朝廷恢复正常运转,官员们各司其职,尽心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都知道,现在的首辅张居正张阁老是个办事讲究效率的人,一份文书发下来,衙门就得最快进行处理,一旦拖延久了,堂官就要在内阁挨骂,回来后也会对他们一通臭骂。

王之诰又开口说道。

“嗯。”

“昨日户部报来,今年通州大运仓入库漕粮三百万石,还余一百万石,近期也可抵达,今年的漕粮算是安全了。”

其实朝廷的大事儿,无非就是两条,一是兵事,二就是财政。

永乐十八年仅为六十万石,宣德六年则高达六百七十万石,上下波动幅度达到六百余万石。

不过从宣德十年至天顺七年这期间,每年漕粮运输数量开始趋于稳定,大致在四百万石左右,上下波动幅度不过五十万石。

高拱家族在新郑可算是家大业大,若是抓人抄家,那可是肥差,不知道可以搞到多少银钱。

元代郭守敬在原有运河的基础上沟通南北水系,直抵大都城。

那个时候情况紧急,高拱只是让人往京城送信求援,没办法让人带去财物。

实际上,昨日堂审后,都察院和六科就有科道言官串联,想上奏弹劾冯保。

只要王大臣说是在东厂羁押期间有太监教他招供的高拱,这事儿也就坐实了。

只是苦了刑部的书吏们,需要费尽心机完善此案的文书,很多地方都被修改,皆是语焉不详,含含糊糊一笔带过。

“说起兵事,我倒是有个想法,说出来和二公商议下。”

最起码,冯保还知道在这个时候该如何收场。

到了明朝,因为重漕运轻海运的缘故,为了满足京城八、九十万百姓生计,每年需要运输大批漕粮抵京。

当初宫里是要押送高拱会新郑,最后张居正上奏求情,换成了走驿道。

葛守礼恨恨道。

因为王大臣已经不能说话,自然也不给他辩护的几乎,最后刑部直接定了个“擅闯宫禁”的罪名,判决处死。

元世祖忽必烈当政时,开辟海运渠道,后逐年增加海运量,到元朝中叶以后,海运几乎取代了内河水运。

带队的缇骑首领只能在心里暗骂两句,带着人,打包好这些天从高府逃出来的下人手里抢掠到的财物打道回府。

“昨日,张首辅给我这里递了条子,让尽快了结此案。”

不过在此以前,漕粮数量每年都变化不定。

内阁又有张居正、魏广德帮忙收尾,就算有点什么也不用怕。

对这样的结果,在冯保看来已经算是好的了,最起码自己提督太监的职位还保住了。

于是到了成化七年,“定攒运粮每岁四百万石”成为制度,至此后每年经由大运河运输的漕粮数量都为四百万石。

他马上安排人往京城送东西,不管是谁在其中出力,都不可能白使唤人,礼物是不能少的。

只可惜,昨日关键时间,被朱希孝果断终止审案过程。

外面已经有流言,把黄河这几年屡发大水归罪于隆庆皇帝身上,认为是他无道导致的上天降罪。

虽然每天都要处理永远都处理不完的奏疏,但因为没出什么大事儿,张居正、魏广德等三位阁臣的日子过得还不错,至少不需要提心吊胆的,时刻担心帝国各地出乱子。

陈一松猜测道。

看样子是冯保看不惯,所以想通过锦衣卫再整一下高拱。

至此,轰动京城的王大臣案就此了结,从万历元年一月发案到三月初王大臣处斩,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审案、结案的过程,堪称神速。

只能说,在此以后,冯保做事都留了个心眼,不敢在心血来潮就乱生事端。

不过他们也听出来了,徐大人拿的这药,貌似吃不死人。

“哑了?这.这接下来怎么办?”

“王尚书,这么急急忙忙找我们来,可是东厂那边又出什么口供了?”

北京是辽的陪都,金、元、明、清的帝都,尽管改朝换代的战乱使农业生产受到破坏,即便由于辽金时期农耕技术的改进,元代抽调一部分屯军从事垦殖和兴修水利引水种稻,以及明洪武年间四次大规模移民,加上军士屯田,京郊大批村落形成,但粮食产量依旧远不能满足生活需要。

“古人言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今升平日久,武备废弛,员弁受文吏箝制。今后将帅忠勇可任者,宜给以事权,使其得以施展才能。”

陈太后当时也是惊怒交加,不过毕竟涉及到冯保,陈太后并没有立时给出决断,只让他先回去。

而在京城,冯保也安静下来了,不敢再造次。

对于冯保拿国家大事如儿戏般出气的做法,冯保很机智的表示是为了给小皇爷出气,并不是构陷大臣。

昨日朱希孝从刑部回来后,第一时间求见了陈太后,把堂审过程说了下。

作为封建王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城市功能逐渐完备,粮食供应也成为维护封建政权的首要问题。

虽然是无稽之谈,但朱翊钧看似运气是不错,甫一登基黄河就风平浪静,不复之前两年的暴躁,不断决堤阻塞航道。

冯保在宫里挨了罚,但两宫太后看他对万历皇帝的忠心,所以对他反而更加放心。

也不知道是不是换年号的原因,隆庆年间猖獗的黄河水患到了万历年一下子就没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