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墨书院>女性小说>隆万盛世> 第536章 535混乱局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6章 535混乱局势(1 / 2)

第536章535混乱局势

“那么,自鞑子破边墙以来,厂卫又打探到什么信息?”

嘉靖皇帝却没有理会黄锦,继续发问道。

黄锦有些坐蜡,不过他管理的至少东厂,针对的只是京官。

现在战事都发生在京城外,其实收集情报那是锦衣卫的事儿。

“噗通”一声跪下,又想这两日看到的条子答道:“前两日,锦衣卫报,蓟镇许多人都说是通汉父子招来的鞑子。”

嘉靖皇帝脸色严肃起来,问道:“通汉父子,不是已经被杨选控制了吗?怎么会有人说是他们招来的鞑子?”

“陛下,这次鞑子贼酋是俺答汗的儿子辛爱台吉,他的妻子就是通汉的义女,二人关系本就不一般。

至于他们入关之事,杨选是否知情,臣也不知。”

黄锦急忙说道,停顿片刻后又才说道:“不过,鞑子破关时,杨选却带着蓟镇大军驻扎在山海关。”

听完黄锦的细说,嘉靖皇帝不仅轻笑出声,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

“嗒嗒嗒”

在他的身旁,几个亲卫或拿着盔甲刀枪等缴获,还有一杆破损的明军牙旗呼啸而回。

虽然外臣都知道,其中有他举棋不定的关系,并没有坚决支持杨博的意见,不过这并不是理由。

只是这次,蓟镇军的表现实在糟糕透顶,全程被动。

就现在战时,并不适合追究此事。

嘉靖皇帝听了徐阶而的说法,自然明白现在的情况。

嘉靖皇帝并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再说下去就只能是给杨选定性了。

黄锦说道,这个信息锦衣卫送入宫中的条子上倒是有记录,于是开口说道:“据锦衣卫密报,鞑子进犯三河,在郑官屯围住了三河参将付津部。

“你们下去知会杨博,命他恪尽职守,尽快击溃鞑子。”

不用说,肯定是距离这里最近的蓟镇和宣府的大军。

两边都是骑兵,要追杀起来也是麻烦的很。

信只写了一封,谁带着不重要。

这次的情况,说起来和十几年前类似,鞑子破关在京城周边大肆抢掠一通,然后还顺利出关,把身为大明皇帝的脸踩在脚下狠狠摩擦一番。

听到徐阶说出这话,不止是黄锦,就连袁炜也转头看了过来。

蓟辽总督,这可是担负京都安危职责的,是不可能由他举荐人担任。

按照斥候的报告,周围已经出现不少明国军队,正从东西两面夹击过来。

特别是京城防卫的基石蓟镇大军,居然在鞑子破关时,主力尚在山海关。

毕竟,他们这次身边带的人太少,好在都是黄台吉账下的精锐,否则还真不敢这么玩。

“呵呵.”

“杨博的策划,看来是不可行了,鞑子从平谷向北逃窜,除非宣大军继续向东侧击,不过也已是疲军。”

“是,老爷。”

一前一后两匹马,此时前面的那人忽然大声对后面人喊道。

天色黑下来后,黄台吉又命令士卒打着火把收拾战场,之后连夜撤围,甚至都没来得及全歼郑官屯里的付津残部,就全军向北而行。

所以,把都儿虽然成功击杀了孙膑,可自己也是冒着极大的风险,甚至那一箭稍微偏上少许,或许就直接要了他的命。

其中原由,嘉靖皇帝当然心知肚明。

魏广德苦笑着说道。

“台吉,台吉,我把明国那个总兵砍了,哈哈.”

实话实说,蓟辽总督是谁做,和他徐阶关系不大。

目前他们看似局面大好,可真要等明军主力到达,他们还就真的危险了。

而弓弩虽然使用简单,威力却很大,但是骑兵用弩的却不多,因为弩机上弦步卒容易,脚蹬住双臂一拉就可以,而骑在马上却没办法。

鞑子这会儿在平谷,准备往北出长城,而杨选却是往南,向通州去,还说追杀敌寇,简直荒谬。

把都儿高兴应道。

若是蓟镇先头大军能先一步到达平谷,封锁鞑子北返路线,也有机会实现合围。

徐阶已经感受到了,皇帝虽然还对他信任,可却不会如同当年纵容严嵩般给他莫大的权利。

“应该已经到了通州。”

两人收好信件装入竹筒中,由一人背在背上,这才上马,向着城北骑去。

徐阶和袁炜深施一礼,口中告退后才退到殿门,转身走了出去。

刚才徐阶的话可不轻,就差说他杨选欺君的话了。

甚至于到了这个时候,蓟镇大军居然都还有不少在路上。

“好,我看明国的给他们士兵配的甲胄武器都不错,不拿走可惜了。”

皇帝,是不会错的。

嘉靖皇帝心中不恨是不可能的。

“告诉他,放心大胆的打,鞑子现在应该是要逃离,就算知道他们追上去了,也没工夫回军和他们打,只要不追出长城,追到草原去,都是安全的。

嘉靖皇帝看着两人笑道:“杨选奏报,他率部痛击敌寇迫其东遁,并为将士祈求赏赐,你们有什么意见?”

当然,这点他责任不大,兵部一开始就是这么打算的。

马蹄声在这样的夜晚响起,传出很远。

“臣等告退。”

袁炜收回视线,只是目光低垂,他是次辅,按理应该先由徐阶来说,若是皇帝不满意,他才能开口。

“见到马芳就告诉他,务必率轻骑东进,追上鞑子,不能让他们轻易离去,否则会很麻烦。”

只是这次,他,或者说整个兵部都没有想到,在他们都以为鞑子抢完东西就要回去,不会节外生枝的时候,一场屠杀正在郑官屯西南二十里地上演着,明军也迎来鞑子入关后,损失最为惨重的一仗。

错的只能是杨选,愚蠢之极,无运筹之功,却在这个时候不要脸的抢功祈赏。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正如杨博所言,就是因为杨选。

可现在城外局势混乱,虽然兵部、魏广德都认为鞑子应该要退走,可也不排除有零散鞑子还在各处抢掠。

像杨选这样的封疆大吏,门生故吏盘根错节,不是不能动,只不过还不是时候。

“兵部的战报,你们都看过了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