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墨书院>女性小说>隆万盛世> 第530章 529应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0章 529应对(1 / 2)

第530章529应对

嘉靖四十二年十月十一日,辛爱、把都儿等大举自墙子岭、磨刀峪溃墙入犯,虏破关狼奔京师,大掠顺义、通县、三河等处。

密云、顺义方向烽火台相继点燃,向远方传递着敌人的到来。

当烽火传递到京城德胜门外十数里的土城,这里其实是距离京城最近的一处墩台时,守卫墩台的墩军一人快速跑出墩台,快马冲向京城。

密云方向出现敌情的消息,半天时间就已经传到京城,再次引发朝廷动荡。

刚刚还在激情于弹劾杨选,王之诰等人的朝臣们,这时出奇的安静,因为他们需要等待军方文字战报的送达。

鞑子来了多少人,从什么地方入关,他们的行动方向又是哪里?

烽火台虽然可以快速传递紧急敌情,但限于手段的单一,自然无法提供详细的讯息,所以只能预警,让朝廷及早做出准备,却不能把全部信息都传递过来。

京城所有的目光都看向了兵部,那里才是收到敌情消息的第一个衙门,急递铺的人想来此时已经在路上了。

鞑子真的来了,裕王再次召集了魏广德、张居正等人回裕王府议论此事。

以前,他们多是讨论来自南方倭寇的信息,这次要说的却是北边不远处密云方向的敌情。

只不过,这次魏广德的脸色很是严肃,透露出他此刻心情极差。

“山海关那边的人马,怕是短时间内指望不上。”

“派人上城墙,一会儿骑兵集合完成我就先带人去遵化,有古北口、密云等城的消息,直接截住给我送过去。”

虽然北面鞑子闹得欢,朝廷也很重视,担心重现当初蒙古铁骑南下,像灭掉南宋那样重新统治汉人。

怎么说京城也是天子脚下,在百姓看来,只要进城就安全了。

藏着掖着,那是小国寡民的做派,可不适合大明帝国。

他一直在等城墙上送来的信息,确认鞑子突破口,现在知道了,骑兵就要随他出发了。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京城知道的入关的鞑子人马当在上万人,具体多少并不知晓。

魏广德开口说道。

上万蒙古骑兵,可不是他这两千人可以抵挡的。

只不过,不管是来京城还是去通州,鞑子首先得能过河,温榆河和潮白河。

京营士卒做好准备,上城准备防守,京城戒严,禁止闲散人员出入,然后就是向宣大、延绥、山东、河南等地抽调卫所进京入卫。

“这会儿,西苑应该也在商议此事。”

不过,魏广德这会儿最担心的还是顺义的安危。

殷士谵这会儿忧心忡忡的介绍了裕王府得到的情况。

只是他们不知道,此时西方火器已经出现前装加农炮,也就是红夷大炮,只不过这会儿工艺还不成熟,没有大规模生产。

鞑子从哪里破墙而入,古北口、密云这些地方还在不在

三屯营剩余兵马已经开始集结准备出发,搜集周遭骑兵,他要先带着他们去遵化,然后是蓟州,直奔三河,至少是在京师的外围地区驻扎。

这么短的时间,京城向各镇发出勤王诏书都送不到各地军将手中,这还得是详细战报送到以后,兵部认为势头不对,奏请嘉靖皇帝才能下达这样的命令。

这时代的大明,给熟悉他的人都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象,那就是兵多将广,实力雄厚。

张居正开口说道。

所以,在京城里,各衙门里还真没有能保密的事儿,除非是堂官亲自负责的,才有可能真正保密。

“嘭。”

在明国官员看来,夷人仰仗的其实就是火绳枪和佛郎机,那东西咱们也有。

屋里人都知道,当年俺答汗几万大军逼近京城,就是因为无法渡过大河,在各地援兵赶到京城后不得不退出边墙。

那千户把手里竹筒递给孙膑,孙膑快速接过打开,抽出里面的信纸看了起来。

一声响发出,房门被人推开,一个穿千户甲的将领快步进屋,手里还拿着一根竹筒。

盯着桌上的舆图,他还在考虑该怎么办,他也是在等待进一步的消息。

看看时辰,想想兵部派出的信使,这会儿应该已经过了昌平,凌晨的时候就该到延庆了,明日晚点就该把消息送到宣府才是,大同那边还要晚上一天,至于太原、延绥,那就是三、四天后才能知道了。

不过,现在他要考虑的不是拿着那份手令去推卸责任,而是要想着怎么解决入关的鞑子。

而内外城各城楼上,明军士卒较往日多了许多,城上城下更是灯火通明,京营官兵和府衙衙役已经上街巡视,城里各处都是周遭逃入京城的百姓。

现在的裕王,或许担惊受怕的时候已经过了,这会儿倒是显得很冷静的对待接下来的变故。

因为鞑子突破墙子岭长城时,明军只是根据规模大致估算出人马在万人左右,为了怕出错,直接按上万人马报的,燃放起报警烽火。

“京营上城墙准备防守,补充京城周边墩台的兵力,用来传递敌情.”

虽然表面平静,可嘉靖皇帝不想让鞑子真的兵临北京城下,已经丢过一次人,他也不想丢第二次。

骚扰大明边境,大明确实拿他们没有办法。

兵部信使带着调兵诏书,自然是走驿站换马的方式,也就是所谓八百里加急送往四镇调兵,这已经是这个时代最快的传递速度了。

上万穷凶极恶的鞑子入关,由不得朝廷不紧张。

边看,嘴里边念叨道,随即放下信纸看向舆图,确认位置。

殷士谵收集到的消息,也仅限于兵部要蓟镇调回兵马,可实际进展还不知道。

“大帅,城墙上传来的消息。”

至于周边其他国家和实力,包括远道而来的夷人,他们的火器确实犀利,不过大明的匠人也不差,看上几眼,也能依葫芦画瓢给弄出来。

他已经在接到烽火消息后,第一时间把杨选的祖宗十八代骂了个遍。

有了烽烟,百姓自然知道该怎么做,当然是快点收拾家当逃进城里避难。

对上鞑子骑兵,还是和骑兵呆在一起比较保险。

杨选派兵去辽东的事儿,虽然张居正和魏广德没有报回裕王府,可裕王府自己安排在各衙门的线人还是知道了,并且把消息送入王府中。

大明京城周边百姓的素质还是很高的,出城北十余里就能看到远处的烽烟,大白天的,消息自然很快就传遍了全城,就算朝廷想要封锁消息都没可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