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魏广德说吏部尚书的接任者可能会是李春芳,裕王虽然依旧抱着一丝希望,希望能够是高拱接替,但他也不敢反驳魏广德的判断。
实在是魏广德很多时候的猜测,都比较准确。
就在两年前,谁能想到翰林院里那帮只会写青词的翰林学士们能这么快就执掌礼部和吏部,更有袁炜直接三级跳,进入内阁成为次辅。
要知道,在此以前,他们可只是在詹事府挂个闲职而已。
不过,魏广德在翰林院里呆的时间也不短,已经大概明白是什么原因了。
自天顺朝以后,出现了“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现象,当然不是毫无依据的。
明代科举制度已经相当成熟,其录取的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直接进入翰林院,二等为翰林院庶吉士,作为翰林院的预备人选,三等则委以地方基层官吏或其他职务。
可见,能够直接进入翰林院的,属进士中名列前茅者。对于这样一批人才,朝廷高度重视,精心培植。
翰林院既履行其日常职能,同时具有锻炼翰林官员能力、增长其见识到作用。
比如,以皇帝名义颁发的诰敕本应由阁臣起草,但实际上一般性文件多由翰林官员代笔,这有助于他们适应政务、加深对朝廷事务的熟悉。
裕王也亲自到了魏府,说是要沾沾喜气,他当然希望自己也能像魏广德那样,有个儿子傍身。
“改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严讷为吏部尚书,升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李春芳为礼部尚书,命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事董份回部管事,兼官各如旧。”
“李公公,这里。”
他可是知道的,李宫人肚子里的孩子,若是个男孩还好说,若是个女儿,那就不好说了。
而在经筵侍讲中,翰林官员既能不断熟悉朝廷仪制和要政,同时又形成了亦君臣亦师生的关系,成为他们日后为官主政时对皇帝施加影响到重要原因。
魏广德最后笑着宽慰裕王,毕竟景王成婚多少年了,王府女人不必裕王少,可一直就没听到有景王府宫人怀孕的消息。
魏广德看李芳的样子就知道,这其中必有蹊跷,所以很耐心的站那里等着,等李芳继续往下说。
李芳说了这三个字,一时就犹豫起来,好半天才说道:“嗨,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不过他也不相信裕王会有后世才有的观念,所以拱手道:“愿闻其详。”
裕王,似乎就是子嗣单薄,而景王似乎就根本没有子嗣,所以后世很多人对这样的看法还是很认同的。
良久,李芳才低声说道。
其实,就当初内廷分派田庄也可以看出,裕王那时候地位真的不行。
随着年岁渐长,裕王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也对子嗣一事上心起来,时不时还要怀念下他早夭的长子。
“魏大人”
不过现在听到李芳的话,似乎这个裕王,在这方面能力还是不错的,至少能让女人怀上。
最起码,在魏广德看来,不到嘉靖皇帝感觉自己不行了以前,独掌一部想都不要想。
魏广德听完大吃一惊,“这,什么时候的事儿,怎么外面一点都不知道?”
只不过,六部侍郎已经没有位置给他安排,把销假公文送入吏部,自然只能先回到翰林院等着安排。
魏广德自然又是劝慰一番,他可不敢笃定这一胎一定是将来那个皇帝,虽然概率很大。
听到李芳的话,魏广德就有些发愣,心说难道裕王心里还有“男女平等”的观念,一点没有这时代该有的思想?
“嗯。”
只是等到裕王登上大宝以后,那才是他飞黄腾达的时候。
进入辽东雨季后,辽东算是安稳下来,杨选也因为兵部扣这粮饷让他不得不暂时放弃继续增兵辽东的打算,而是只能将已经派出去的兵马继续停留在山海关外各堡驻守。
“原来如此。”
而即便是成年的子嗣,也因为嘉靖皇帝身体的丹毒影响,坏了生育能力。
陈以勤回乡丁忧前,品级也不低,只不过五品到三品,貌似还是距离比较远,不过不妨碍他这个时候问出来,看看魏广德的意见。
只是没想到,推他做到户部尚书位没两年,人就没了。
倒是殷士谵牵头,带着魏广德、张居正宴请了陈以勤,算是为他接风洗尘。
不过最起码,李芳的话让魏广德知道了,他先前给自己打眼色的原因,貌似自己话说的不对。
李芳解释道。
殷士谵还要留在王府里,打理王府事务,至于魏广德和张居正,现在他们的差事大多是在那边校录《永乐大典》的工作,都已经不是每天过王府来了。
裕王当初受封时,嘉靖皇帝还给了他两处皇庄,不过被分派在香河,而当初景王的田庄却是在大兴,可比他的好多了。
听到魏广德说高拱没戏,做不了尚书,随即裕王的心思就转移到陈以勤身上。
魏广德点点头,多新鲜啊,这事儿当时自己就知道,那小孩在世的时候自己也见过的。
今日魏广德入裕王府,一直没看见殷士谵,这会儿听到裕王问起,他也是好奇,殷士谵今日去哪儿了。
还有个贾应春,不过那是裕王刚出府不久就投靠过来的,算是第一个向他投效的大臣,所以也比较上心。
除非
随后,魏广德和裕王又说起子嗣之事,魏广德早就已经恭贺过裕王了,不过这会儿裕王显然心里还是急得不行。
好吧,要是搞不清楚原因,魏广德还真不敢往裕王身边凑了。
“那我告诉你,殿下其实已经有两子两女夭折了,殿下心中担心的,其实是李宫人肚子里的孩子能否平安长大。”
不几日,果然如魏广德猜测那样,嘉靖皇帝准了郭朴回乡丁忧的奏请,随即召见徐阶、袁炜两位阁臣,定下了六部调整人选。
而兵部能做的也就这些,总不能以断粮,让明军饿肚子的方式,逼迫这些人马冒雨返回三屯营驻地吧。
高拱虽然也入了翰林院,但是他早早的就被打发到裕王身边,辅助裕王行事,无形中其实让他缺乏处理朝政事务,而这几年嘉靖皇帝不断升迁他,最后让他进入礼部侍郎帮助打理部务,实际上也只是在培养他,为将来裕王上位做准备。
时间一晃就是数月,在郭朴回乡丁忧后月余,陈以勤就结束丁忧返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