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四十二年正旦大朝会,嘉靖皇帝依旧如往昔般没有上朝,有成国公朱希忠领班行拜天礼于玄极宝殿,文武群臣各具朝服于皇极门行五拜三叩头礼,免宴,赐节钱钞,王府进贺人员及四夷朝贡使仍宴于阙左门。
这一年,海内公认的大奸臣严嵩致仕,虽然大明朝南北仍有战事发生,但是在此刻满朝大臣们眼中,经过去年下半年的拨乱反正,今年朝局应该会逐渐吏治清明,虽不敢说海晏河清,可也应该不会太差了。
六部中,最忙碌的自然还是兵部。
来自北方俺答汗部的威胁,和东南倭患,让整个兵部时刻不敢轻忽。
不过,在朝会后,京官们自己组织的酒宴上,聊的最多的还是福建那边的倭患。
堂堂一个兴化府城,至今还失陷于倭寇之手。
左副都御史赵炳然挂兵部右侍郎衔,提督军务,巡抚浙江,而谭纶挂右佥都御史衔巡抚福建。
同时,在朝中有心人的推动下,戚继光的名字也出现在官员们日常谈论中。
此刻,在众多官员们看来,大明帝国在江南最能打的三位将军都领衔参与围攻兴化府倭寇,目标自然是务必全歼,哪怕走掉一个都是不可接受的。
刘显、俞大猷、戚继光,都是可以独自领兵打败倭寇的将领,有他们在,东南防务自然可保无虞。
“倭寇占下兴化已经两月了,不可能一直等在城里让我们剿灭。”
而他们在兴化闹出这么大动静,朝廷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理,他们自然知道明朝大军肯定已经在来这里的路上,所以俞大猷猜测,倭寇可能会在最近放弃兴化府城,把营盘搬到临海的地方。
“元敬,你那边的兵马什么时候可以到达?”
何况,兴化府城已失,若是激战正酣,或许还可以率兵轻装激进,快速抵达战场救援。
对于百官的乐观,兵部却依旧小心翼翼的,生怕期间发生什么不可测之事。
而这伙倭寇不知什么缘故,攻占兴化府城后也没有洗劫一番就马上逃回海上,倒是给明朝集结大军提供了时间。
那首领又对旁边两个倭寇头目吩咐道。
“哈哈,朝廷还真以为我们会在这城里和他们决战。”
很快,这几人就把他们在城外观察到的情况一一说明。
“倭寇攻占兴化府城已经有两月,兴化府城内的粮草,估摸着已经被耗得七七八八。
兴化城失陷只是意外,可现在考虑的则是怎么全歼这股倭寇,绝对不能让他们逃离。
去年随他南下的兵,在这次福建剿倭中立下不少功劳,也赚得盆满钵满,大多都不想年前再踏征程。
其实,若是正常攻防战,即便倭寇数倍于防守明军,倭寇攻占城池的能力也极弱,大多是靠偷袭冲入城中抢掠。
“还是早点走吧,这城里臭烘烘的,我是一刻也呆不下去了。”
不多时,南城墙那边就有几个倭寇跑来。
刘显微微皱眉,问道。
倭寇为什么能够在兴化城内呆这么长的时间不走,一是天时不对,他们没法跑,二必然是要收拾这次抢劫的战果。
城虽坚却并不利于倭寇防守,特别是在这里拖的时间长了,我军到位后,定然插翅难逃。
连续几日,三人的身影都出现在兴化府城外,小心仔细的勘察地形。
这年代,海船全靠风力驱动,受季风影响很大。
这时候,倭寇的首领大手一挥,之前被称为老六和狮头的两个倭寇首领都是点点头,大声答应一声,随即下了城楼。
“刘都督,平海卫那边,看是否要再次给下道军令,命令他们只管严守卫城不得出战。”
浙江那边的水师,还是由他当初在浙江任总兵官的时候组建起来的,就是为了御敌于海上,只是没想到他一离开,居然会被倭寇压制在港口内动弹不得。
戚继光却是说道,“现在若要逃到海上,必须得坚持到三月才行。”
想想张琏那事儿,还不是粤军那边的军头看到有机可乘,然后抓到一个反贼首领,简单审问就上报说是贼酋张琏。
兴化府城虽然临近海边,可是毕竟有几十里地的距离。
俞大猷摇摇头说道。
倭寇中的首领这时候开口吩咐道,让几个负责哨探的倭寇离开后才又说道:“那就开始,老六,狮头,你们两个带人设伏。
收复兴化府城之战,虽然朝廷认命由张臬统帅,谭纶指挥的,但真正打仗的还是他们三人。
而东面的平海卫,仅靠那千把人的卫所兵,这帮倭寇还真不放在眼里。
他们这些人,这年也是在军营里过的,自然也体谅那些正在路上的士卒,这时候没人往回跑就不错了,也不能逼迫太甚。
不过从浙江到福建,又是这个季节,行军速度那是想快也快不起来,特别是行军粮草这一块。
“浙江水师那边,我已经写了公文,相信很快就会南下,由他们封锁外海,倭寇插翅难飞。”
俞大猷长期指挥的就是各地明军,对这些明军军将的尿性那是非常熟悉。
俞大猷分析道。
刘显大营和平海卫,自然是平海卫才是软柿子。
明朝军队外出作战,因是在境内,所以不会携带太多粮草,否则就需要征召大批民夫。
“出发吧。”
这种情况下,刘显大营就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为了尽快了解兴化府城局势,俞大猷和戚继光都没有跟随大队人马前行,都带着亲卫快马加鞭赶到了兴化府城外,先后进入了刘显大营中。
不过福建离京师千里迢迢,他们也只能凭借过时的文书分析那边的形势,最后一番商议后,还是选择放权,由总督闽、广都御史张臬和谭纶,以及刘、俞、戚三将商议。
不得已,他只得东拉西凑才平凑出四千人马。
兴化府周边的明军,刘显在城破后就让他们返回,严防各自的城池,防备倭寇乘机四处流窜。
而在兴化府城周边,距离海边最近的,最方便逃脱的地方,自然就是东边的平海卫城。
几个首领你一句,我一句聊着,城楼下,一支近千人的倭寇队伍也整装待发,他们是要悄悄出城埋伏的队伍,目标自然是平海卫城方向的明军。
“好了,你们先下去,继续观察四周,有情况马上回来禀报。”
倭寇既然想偷偷拿下平海卫城,那自然就要切断明军两部的联系。
俞大猷那边的人马,虽然距离兴化府略近一些,可也得等到一月底,二月初才能达到,只希望在这期间别出什么纰漏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