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道:“等使团到盛京再补给,反正从北京到盛京的这段路, 天气已经渐渐暖和起来, 让队伍少带点东西。”
太后想想也是,又不由叹气, “大福晋也不容易,成亲后不能圆房也就算了,如今大阿哥还要去国外。”
胤祺就跟康熙说想让大嫂给月刊审稿的事情,“大哥担心大嫂一个人呆着太寂寞了,想给她找点事情做。”
如果是和农学、经济相关的《济民月刊》,康熙是不希望大福晋接触的。但《文学月刊》里面不过是些诗文,让她帮帮忙倒也可行。于是点头答应。
康熙见胤祺吃得打饱嗝儿了,瞥他一眼,“吃饱就别拖着了,走吧,朕考校完你还有别的事儿呢。”自然是回去抓紧时间看看新书,然后趁着晚上没人,把书放进中正殿去。
于是父子二人就去了胤祺房中,胤祺找到钥匙,去开带锁的箱子。
康熙见他还藏得挺好,忍不住笑,“回头朕让人给你换张带暗格的拔步床,省的你开这箱子。”
“好呀好呀!”胤祺答应着,还是汗阿玛有办法。
他把两本书拿出来,递给康熙。“后世的学生都要学物理和政治,我就选了这两本。”
康熙一看两本书的名字,都很感兴趣。尤其《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他恨不得立刻就开始读。
他也经常和大臣们讨论历代政治得失,不知此书的作者和自己的观点是否一致?
而另一本《物理》高一年级上册,康熙看封面就猜测,“这就是后世的课本吧?”
胤祺颔首,跟康熙介绍起后世的学制,“后世大部分小孩都能上九年学,六年小学、三年初中,然后就开始上高中,读完三年高中后参加高考,就开始上大学。许多人都要读到二十多岁才能开始工作。”
康熙闻言皱眉,“不考科举的人也要读这么多年?”考科举的人别说读十几年,读几十年都正常,但胤祺之前和他说过,后世的职业五花八门,竟也要学这么久?岂不是浪费光阴?
胤祺点头,“后世的人大多是上大学时才决定日后做什么。我之前看那个话本,女主角就是上高中的时候想当老师,但是因为高考没考好,后来选了个其他专业,毕业后去当售货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