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个人,如果真是他姐姐该有多好。 “陛下,老臣愿往冀州!” 一人出列行礼。 张祯定睛一看,是她外叔祖蔡邕。 刘协也知他与张祯的关系,叹道,“冀州山高路远,爱卿年已花甲,怎堪途中劳顿?” 蔡邕:“事君以忠,乃是臣子本分,何惜老迈之身!” 他要去当面质问袁绍,是何居心? 自灵帝驾崩,乱臣贼子陆续登场,朝中乌烟瘴气,从未有如眼下这般平静。 袁氏兄弟却想打破这种平静! 神悦说得对,其心可诛啊! 刘协沉吟着看向张祯。 蔡邕,其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出自世家大族,本人又素有名望,由他前去问责袁绍,身份上、道义上都站得住脚。 但他年纪确实大了。 路上若有什么差池,只怕张神悦会伤心。 张祯上前扶住蔡邕,轻声道,“外叔祖,朝中人才济济,何不给后辈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 六十岁,在这个时代称得上高寿。 谁放心他行远路? 蔡邕看着她慈祥微笑,“神悦,外叔祖奉行中庸之道,一辈子不争,临老了,想争一次!” 张祯热泪盈眶,“外叔祖” 她相信以蔡邕对汉室的忠义,出使冀州是真心所愿。 但,如果袁绍派来的使者想害的不是她,蔡邕未必会出这个风头。 蔡邕:“神悦放心,袁白莲袁绍不敢杀我。” 不是他偏着自家骨肉,神悦真的出类拔萃。 虽不曾上战场,却也如商之妇好。 袁氏兄弟却视她为妖孽,简直比赵高指鹿为马还可恶! 张祯:“外叔祖,我担忧的不是袁绍,是你的身体!” 袁绍只要没疯,只要还有一点政治远见,就不可能杀朝廷派去的使者。 更何况这是名士蔡邕。 在朝在野,都是不可小觑的人物。 王允杀蔡邕,致使士族离心,一败涂地。 袁绍比王允聪明太多,不会做这种蠢事。 蔡邕笑道,“无妨,自从练了五禽戏,硬朗多了。” 华佗与张家常来往,教授了五禽戏,张家从老到小都在练。 并在征得华佗的同意后,传给了自家亲眷。 蔡邕练了一段时日,自觉身体轻盈,精神充足,吃得香睡得着。 否则他也不会主动请缨。 张祯:“可是” 蔡邕难得地开了个玩笑,“神悦莫要小瞧外叔祖!你外叔祖年轻时,也曾仗剑走江湖!” 不等张祯再劝,环视众同僚,豪迈地笑道,“诸君莫恼老夫抢功,冀州,老夫去定了!”
他的豪情,感染了殿中一众大臣。 当即就有四五人起身,争着要去淮南责问袁术。 “诸君休与我争!” 一个洪亮的声音,压过了众人的争执。 张祯看去,发现是太仆朱儁。 这是与皇甫嵩齐名的大将,出身寒门,能征善战,性格刚烈。 时人称之为“天姿聪亮,钦明神武,策无失谟,征无遗虑。” 真实历史中,他受李傕所召入朝,但他可不是李傕的同党,而是打算伺机除掉李傕、郭汜等人,拨乱反正。 可惜没有成功,最后被李傕、郭汜气死了。 这一世,则是吕布召他入朝。 张祯观察了几个月,发现他不像是要暗中跟吕布作对的样子。 以他的声望,出使淮南再好不过。 便向刘协暗中点头。 刘协接收到她的暗示,钦点了朱儁。 至于冀州,就由蔡邕去。 ——廉颇虽老,也有壮志,阻他不得。 蔡邕:“多谢陛下成全!” 朱儁则激动地道,“臣肝脑涂地,不负陛下所望!” 对于吕布,他原来并没有什么好印象,以警惕防备居多。 受召入朝,也是想着吕布空有武力,并无智谋,京中必乱,到时他护卫君王,做一番事业。 不想来了之后,发现吕布大有长进,竟然像个能臣。 有董卓之权势,而无董卓之跋扈。 汉室千疮百孔,他却让长安真的像座都城。 他能如此,细思起来全是浮云道长的功劳。 至于浮云道长是男是女,并不重要,他也不在意。 ——局势都乱成这样了,管她男女老幼,能匡扶汉室就是好人! 袁氏兄弟若想以此攻讦她,进而削弱吕布,那是打错了主意。 关中的安宁来之不易,谁也别想破坏! 他也想当面问问袁术,董卓肆虐之时,你在哪里? 怎么董卓一死,你就跳出来充大哥了? 吕奉先悔过自新,大义灭亲,你做了什么,于朝于君何功? 要点脸罢! 不必出兵,听懂了么? 确定了出使的官员,吕布又上奏刘协,由高顺领兵三千,护送蔡邕,张辽同样领兵三千,护送朱儁。 刘协无有不从。 张祯暗想三千这个数很是恰当。 多了,像是要去攻打,两袁感受到危险,不反也得反。 少了,又显不出朝廷威势。 三千人马,正好可以在两袁的神经上反复横跳。 反了呢,不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