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墨书院>综合其他>好消息!我和我的偶像同天上了热搜(GB/四爱)> 想去翻看你,所有过去未曾言明的爱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想去翻看你,所有过去未曾言明的爱意()(2 / 2)

那一刻,他的语气既卑微又坚定,像一个早已遍体鳞伤的恋人,在黎明前的最黑处,拉着她的手,轻轻乞求:“让我回到你身边……用真的身份。”

伏苓没有立刻回答。她只是伸手,缓缓捧起他的脸,在他唇上印下一个温柔的吻。

没有承诺,也没有拒绝。

只有她眼里那一点缓缓浮出的水光,藏着太多过去藏起来的话,也藏着一个女人所有沉默而热烈的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

第二天早上,阳光像被细细筛过一样,落在湿地前沿的栈道上,明亮却不刺眼,带着一点盛夏的温度,又有晨风拂过的清凉,暖而不燥。草木正新,空气里混着水汽、泥土、和昨晚飘过的薄荷香气。

伏苓和徐兮衡并肩站在小亭边,阳光从树缝间落下,一束束打在他们肩上。他们没有说话,却时不时地偷偷望向彼此,视线一碰,就像触了电,便又装作若无其事地低下头。

她翻着记录本,他假装擦着镜片,两人之间藏着点藏不住的笑意,像一汪春水,在不动声色中泛着细小的涟漪。

倒是萱萱,像一尾刚跃出水面的鱼,从一大早就活蹦乱跳地跟在湿地护林队的队长身后,叽叽喳喳个不停。那护林队的队长是个高个子壮汉,肤色黝黑,脸上常年带着憨厚的笑,名叫赵立。

他身边还跟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是他的儿子,约莫十岁,一双眼睛像扣着两颗黑葡萄。而萱萱则像个风筝,在两人身边蹦来跳去,活像比谁都更熟这个地界。

护林队今天的工作是记录湿地范围内野鸭的下单点和种群数量。这个任务不难,也没什么技术门槛,却要求细致。赵立低着头,一笔一画地将时间、坐标和种类登记在记录册上,眼神专注,写得一丝不苟,仿佛这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事。

“舅舅,这只是不是叫赤麻鸭?”萱萱指着一只站在水边啄羽毛的大鸟,大声问道。

“不是,是绿头鸭。赤麻鸭脖子这儿白白的。”赵立头也不抬地回答,语气认真。

“哇——你怎么都记得住?”萱萱像发现宝藏似的,蹲下来看他的本子,“你这写得也太整齐了吧,比我老师的还工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每天都看,每天记,当然记得。”赵立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他的笑容总是带着一种单纯的踏实,像早晨刚蒸出来的馒头,软软的,温热的。

到了吃早饭的时候,大家三三两两聚在湿地边的小厨房外,桌上摆着一锅粥和热气腾腾的馒头,还有茜茜早上蒸好的萝卜丝包子。王茜站在灶台边,比划着手势招呼大家,虽然听力不便,但她的动作干净麻利,连火候都把控得极准。

萱萱端着碗,边喝粥边跟人聊天,声音脆生生的,脸上带着一点炫耀似的得意:“你们知道吗?护林队长是我表舅!”

几个嘉宾投来惊讶的目光,林洛轻笑:“真的吗萱萱?”

“真的呀,他以前就是我们家的英雄,现在也是,最会认鸟了!我妈都得问他,哪种是斑嘴鸭,哪种是赤麻鸭。”

赵立端着饭碗坐在一旁,听见了,却只咧嘴一笑,把筷子里的小菜慢慢拨进萱萱碗里。

那一瞬间,阳光刚好洒在他肩膀上,背后是微风吹动的芦苇,整幅画面不喧闹,不张扬,却有一种不经意的温暖静好。

伏苓站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切,忽然什么都没说,只是转头对徐兮衡轻声笑了一下。

“阿立现在这样…真好。”她说。

徐兮衡点点头,没笑出声,却伸手轻轻握住了她指尖。这个角度极其私密,正好没有被摄像机的镜头记录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风一吹,他们的影子落在泥地上,也悄悄靠在了一起。

**

早饭吃完,照常进入日常任务主题模式。

今日任务主题:“湿地鸟类识别与行为观察”。

徐博士组早早到了观察点。地势开阔,前方有一片由浮萍和芦苇构成的“天然水鸟小剧场”,几只黑翅长脚鹬正在浅水区踱步,偶尔发出清脆的叫声,水面还倒映着它们纤细修长的腿。

徐兮衡站在一块大石头边,展开一张湿地鸟类分布图。讲解板立在他旁边,一排排图示密密麻麻,看得人头大。

他清了清嗓子,语气沉稳而标准:

“我们今天的观察目标,主要包括雌雄鸟类外部辨识,以及迁飞物种的活动范围对比。”

“以这只黑翅长脚鹬为例,雄鸟体色偏白,翅羽轮廓更锐利;而雌鸟整体颜色稍暗,腿部颜色略偏褐红——这是由于…”

他话未说完,镜头里,程也的脸已经写满了“救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徐博士说啥?翅膀轮廓锐利是什么意思?是打架打得多吗?”

柳屿在后面小声吐槽:“这位老师打个比方就是……男的颜色浅,女的颜色深一点。”

“哦——”众人恍然大悟。

徐兮衡闻言,皱了皱眉,显然不太满意这个“浅层翻译”,但也没多说,只继续往下讲:

“虽然北望湿地不属于海岸带,不具备海鸟繁殖和觅食的条件,但我今天还是想给大家科普一下海鸟的特殊性。”

他翻到下一页讲解图,语气依旧温和:“比如鹈鹕,是一种典型的沿海捕食性水鸟。在人工救护时,如果你不给它进行‘海水浴’,它将出现羽毛油脂结构失衡、盐分调节系统紊乱等问题,放归后无法在海面正常生活。”

程也又愣了:“啥?泡海水澡是为了……护肤吗?”

伏苓忍笑,翻译道:“泡海水的原因是两个——一,它们羽毛油脂结构需要维持‘防水性’,二,它们身体要学会怎么处理盐分,海鸟有个专门的‘排盐腺’,要靠长时间泡海水来启动它的功能。”

“……这也太细节了。”白致远诚恳道,“听得出来您是认真研究这行的。”

徐兮衡微微点头,接着道:“至于大家有时候会注意到,海鸟的粪便大多呈液体状,这是因为它们从食物和水中摄入了大量盐分,必须通过排泄来快速代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换句话说,”伏苓接过话茬,嘴角轻挑,“它们是边吃咸的,边泻出来。”

“噗——”魏秋燕刚喝的豆奶差点喷出来,“这你让我以后咋看海鸟?一只鹈鹕飞过来我第一反应就是‘它肠道通畅’?”

叶悠然笑到蹲地:“我以为我在看自然科普,结果变成厕所常识普及!”

【弹幕也瞬间爆笑】

【徐博士:严谨讲解;伏老师:生活翻译】

【这才是最真实的观众视角!你说盐分代谢我不懂,说它“吃咸的就泻”我一下懂了】

【好喜欢伏老师翻译,她不但懂,还特别会哄人学】

【徐博士越来越有种“老婆带娃式主持”的感觉了哈哈哈】

【程也和魏姐是科普效果最佳表演组,听啥都能给你整乐子】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领看中文http://m.25shuwu.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接下来我们讲水鸟和海鸟的区别……”徐兮衡翻到下一页PPT般密密麻麻的图纸,指着上面几组对比图开口。

“它们的主要区别体现在栖息环境、羽毛结构、喙型功能、泌盐机制与迁飞路线五个方面。”

他话音一落,身边瞬间安静了一秒。

程也皱着眉:“等下,泌什么机制?”

“泌盐。”伏苓转过脸来,笑意轻盈地翻译道,“就是说,海鸟喝的是海水,要把体内多余的盐分排掉,不能咸死自己。”

“啊……所以它们自带‘脱盐系统’?”魏秋燕认真跟进,“比净水器都牛啊。”

“嗯哼。”伏苓点头,“就是鼻孔附近有一对腺体,能直接把盐排出去。也因此它们的鼻子老是湿哒哒的。”

“好可怜哦……”萱萱撅嘴,“它们是不是永远都在打喷嚏?”

徐兮衡被插话打断,清了清嗓子,继续讲:“羽毛结构方面,海鸟羽根的脂质层较厚,有助于浮力与抗海水侵蚀;而水鸟羽毛更偏重透气与轻盈,以便起飞时减少阻力。”

伏苓点头,笑着翻译:“一个羽毛像油布,一个像轻绸缎。”

“哇。”萱萱一脸好奇,“那它们摸起来是不是一个滑滑的、一个蓬蓬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滑的是海鸟。”伏苓笑着指图,“像澡堂子常客。”

“哦哦!spa那个!”萱萱秒懂。

“喙型功能上,”徐兮衡继续道,“海鸟以强钩状为主,便于撕扯鱼类;水鸟的喙则多为扁宽型,用于滤食藻类和小型甲壳动物。”

伏苓想了想,温声补充:“一个是‘啃’,一个是‘滤’。”

“就是说一个像在吃生鱼片,一个像在喝青菜汤?”叶悠然歪头问。

“……勉强这么理解也行。”伏苓忍笑,“就是吃法不一样,一个靠撕咬,一个靠舀。”

“那脚呢?”白致远盯着图里那双蹼脚,“怎么长得都差不多啊?”

“脚的构造确实相似,”徐兮衡点头,“但海鸟更擅长浮于深水,而水鸟更依赖腿部力量在浅滩站立、快速移动。”

“也就是说……”伏苓慢条斯理地总结,“水鸟擅长‘原地踩水’,海鸟擅长‘泡澡漂浮’。”

“水鸟是湿地大白鹅,海鸟是海上小冲浪。”萱萱认真地补充。

徐兮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停顿了一下,低头翻图的手明显慢了半拍,

仿佛在努力斟酌是否该继续用学术语言维持自己的严肃形象。

而伏苓已经笑盈盈看着他,低声道:“继续啊,徐博士,观众很认真呢。”

萱萱立刻配合:“老师你快说,我今天要记一个‘spa鸟和汤汤鸟’的笔记!”

徐兮衡喉结轻轻一动,抬眼望向她们母女俩,眼底浮出一抹无奈却温柔的笑。

他指了指图里那几条不同颜色的迁飞线,继续以一贯的耐心语调讲解下去:

“迁飞方面,海鸟常进行跨洲长距离飞行;而水鸟多为区域内季节性迁徙。方向识别由磁感应系统主导,部分物种具备群体导航行为。”

“翻译——”程也举手。

伏苓答得利落:“一个用GPS走国际航班,一个靠记性坐区间车。”

“懂了懂了!!”

——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弹幕笑疯】

【徐博士全程严谨严肃,伏老师在旁边就像一套自动翻译器】

【spa鸟、汤汤鸟、油布羽毛、轻绸缎羽毛……这是啥神仙翻译?】

【萱萱在搞“动物行为学萌系词典”】

【这组简直是双语科普直播间!爸妈讲课,女儿提问,全套安排】

【徐博士一脸高冷学术人设,耳朵红到不行,绝对是被老婆气笑了】

讲座结束后,嘉宾们被一一送往各小组对接的湿地。第五组被分到的是北望湿地的南岩,一处叫作“芦苇桥”的草沼。

湿地深处的风吹过一大片低矮的芦苇,鸟类活动区安静而松散。伏苓带着摄像组记录水面上的动静,远处几只小白鹭掠过水面,掀起微光粼粼的涟漪。

萱萱蹲在一块浅滩边,拿着她那本贴满标签的小观测笔记本,正对着一只正在浅水中缓慢踱步的野鸭认真描绘。

忽然,她眼睛一亮,皱起了眉头:“伏老师,这只小鸭子的脚……红红的,好像有点肿诶?”

伏苓闻声凑过去看了一眼,眉心也轻轻一蹙:“确实不太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扭头招手:“徐博士,这边。”

徐兮衡快步走来,蹲下身仔细观察。

那是一只斑嘴鸭亚成体,一只脚掌抬得高高的,站姿明显不稳,掌底泛红发肿,表面似有小块渗液的结痂。

徐兮衡的眉头一下子皱起,目光沉了几分。

他低声说了句:“……是跖部炎。”

“跖……部?”叶悠然站在一边一脸问号。

伏苓接得很自然:“就是俗称的‘bumblefoot’,鸟类常见脚部感染,特别是脚掌。”

“这只鸟脚底受压过大,再加上长期踩在粗糙或污染的地面上,伤口感染了。现在局部已经红肿,可能还有轻微化脓。”

徐兮衡说着,从背包里拿出便携饲养箱和一层清洁垫,动作小心地将野鸭轻轻裹住,用布巾护好翅膀,然后安置进箱子里。

“带回去救助。”他淡淡道,“晚点上消炎药、做伤口处理,如果处理及时,是能恢复的。”

萱萱看着箱子里那只蹲坐着不太愿动弹的小鸭,低声问:“爸爸,我们为什么要对鸟类的健康这么上纲上线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发现死鸟会立刻记录坐标,拍照还上传数据库……可是死掉的青蛙、老鼠你都只是扫一眼就走了。你以前不是说,每种生命都一样重要吗?”

徐兮衡安静看了她两秒,语气平静却带着特别明确的分量:

“——因为禽流感。”

萱萱怔了一下。

他将目光移向湿地边那片鸟类集群区,慢慢解释:“湿地是迁飞性鸟类的重要中转地,也是人类与野生禽类频繁接触的交汇点。”

“禽流感病毒就是从这里开始传播的可能性之一。只要一只染病鸟类携带了病毒并排泄、掉羽、觅食残渣传播出去,就可能传染到整片生态系统,甚至人类身上。”

他顿了一下,轻声道:“所以我们对鸟类的任何可疑症状,都必须记录和处理,哪怕只是脚掌红肿,也不能忽视。”

“而且,水鸟一旦感染疾病,它们不会停下来养病,它们会飞,会迁徙——带着病原飞几百公里。”

“你看到那只死掉的青蛙,它只能死在原地。可一只病鸟……它可能会死在三个国家的中间。”

伏苓在一旁静静听着,眼神柔软而凝重。

萱萱轻轻吸了一口气,点了点头,低声道:“那我们一定要把这只救活,好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徐兮衡的声音很轻,“它还年轻,能恢复的。”

他没有再多说,但他的动作很慢,很细心,用医用胶带将箱子开口缠好,又在观察纸上详细写下:

?疑似跖部炎,轻中度感染

?个体行动力偏低,体重较轻

?栖息点为坐标X345.Y18,周边水质正常

?建议隔离观察7天,进行足底护理与抗菌处理

——

【弹幕也刷了起来】

【徐博士这段真的有点科普震撼了】

【“它可能会死在三个国家的中间”这句话我记住了】

【萱萱问的问题很有代表性,小孩的思维反而提醒了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伏老师翻译得太好了,一听就懂还不会吓人】

【这才是真正的“野外生物保护”,不是拍拍照那么简单】

萱萱看着那只被装进饲养箱的小鸭子,认真地记下“脚红肿”“不太站得稳”等特征,忽然抬起头,若有所思地问:

“爸爸,这个跖部炎……是最常见于水鸟的吗?”

徐兮衡停了一下,目光投向她,点了点头。

“在野外湿地环境里,是的。”他语气一如既往地温和严谨,“尤其是长期活动在硬质岸边、或者在城市湿地觅食的人缘性水鸟,比如野鸭、黑水鸡、白鹭——跖部炎发病率是很高的。”

“这类水鸟经常在混凝土驳岸、硬化浅滩、塑胶浮筒、钢结构栏杆上站立。它们的脚底并不像人类有角质保护层,一旦摩擦过多、或踩到污染物,就很容易破皮感染。”

伏苓顺手拉了拉萱萱帽檐,笑着补了一句:“翻译版:它们天天打赤脚上班,还没穿鞋。”

“……”萱萱秒懂,笑出了声,“原来鸟鸟也要穿鞋保护自己。”

她低头写下这一句,像是语录,又像是提醒。

“那……是不是如果它们都住在软软的水草上,就不会生病啦?”她偏头看爸爸,语气小心又充满希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理想状态下,是。”徐兮衡点头,“软质岸边、原生泥滩、水草浮岛、灌木栖息林带,这些都是湿地给它们最天然的保护。”

“但现实里,很多人工湿地和城市公园为了美观或者游客安全,硬化了岸边,甚至不留哪怕一米的天然缓冲带。”他淡淡道,“那对它们来说,就是一个‘天天磨脚’的办公室。”

萱萱咬着笔头小声说:“听起来好惨……”

徐兮衡望了她一眼,声音更低了些:“你以后要做研究、要做保护,就必须记住一件事。”

“不是它们脆弱,而是我们给的环境太不合适。”

伏苓看着父女俩的对话,忍不住轻轻一笑,低声感慨:

“看来萱萱是长大了,懂得问‘环境对不对’这种问题了。”

“那当然。”萱萱挺起小胸脯,“我还想问鹈鹕的脚会不会也磨出泡呢!”

徐兮衡轻轻笑了一声,“鹈鹕脚底角质厚一些,野外适应力也高一点,但如果在救助站关太久……它们也一样会得跖部炎。”

“所以……”萱萱拖长声音,“spa鸟也会长泡泡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可以这么理解。”

【弹幕继续爆笑+科普热情】

【spa鸟打赤脚上班……萱萱我求你别再拟人化了我快绷不住了】

【“不是它们脆弱,而是我们给的环境太不合适”——记住了】

【这段真的有点教育意义,科普+育儿结合得好温柔啊】

【徐博士伏老师=专业顶配+情感翻译器】

【萱萱太聪明了,她以后一定比爸爸还会科普】

“爸爸,”萱萱笔在本子上停了一下,认真问道,“这个跖部炎……还有其他鸟会得吗?”

徐兮衡没立刻答。他目光落在那只被妥善安置进饲养箱的小鸭身上,沉思一瞬,才道:“从更广义的鸟类范围来说,它最常见的其实是四类鸟。”

他的语速依旧平稳,声音清润低沉,像是在讲一堂面向研究生的专题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是猛禽类。鹰、隼、猫头鹰、秃鹫这类体重较大、捕食性强的鸟,因为经常站在猎物身上或金属栖架上,而且承压点集中,跖部炎高发。”

伏苓翻译得干脆:“打猎打得太猛,脚也磨坏了。”

“二是家禽类。”徐兮衡继续,“尤其是圈养环境里的鸡、鸭、鹅、火鸡——密度高、地面硬、粪便堆积,细菌滋生导致感染。”

“就是农村后院那种大肥鹅,被自己家的院砖坑了。”伏苓轻轻一笑。

“第三,是我们刚才讲的水鸟类,比如野鸭、黑水鸡、白鹭、鸬鹚这类,尤其在城市湿地和人造浮桥上栖息的种群。”

“就像这只小鸭子。”萱萱看着箱子,小声补了一句。

“对。”徐兮衡应声,“水鸟脚上没角质层,本来就敏感,常年打赤脚在硬质驳岸上站着,很容易受伤感染。”

他停顿了一下,接着道:“第四类,是笼养宠物鸟。比如鹦鹉、文鸟、金丝雀等——栖架设计不合理,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特别容易在脚上出问题。”

伏苓一边听,一边转述给程也他们听:“意思是你家鹦鹉如果只站在一根细木棍上,连个浴盆都不给它泡泡脚,早晚也会脚底烂。”

“这也太难当鸟了。”魏秋燕感叹,“天上飞的都在脚上挂着‘硬化病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们每天看到鸟站着,其实就是它们的一种‘超负荷工作’。”徐兮衡淡声说,“它们不像人类有鞋、护垫、地毯。它们只有脚底那点薄皮,一站就是一辈子。”

萱萱低声“哇”了一句,眼睛里多了一点难过和敬畏:“那我以后帮它们设计一个小拖鞋好了。”

伏苓一边给她理着帽檐,忍不住失笑:“我们把它带回去治疗,就是要给它穿‘小拖鞋’哦。”

她话音刚落,徐兮衡已经取出记录板边写边解释:

“我们治疗这类足底压力性损伤,第一步就是消毒抗菌,第二步,就是——物理减压。”

“最常用的办法之一,就是用泡棉条——比如泡澡浮力棒那种材质——根据它脚掌的尺寸剪成合适的厚度,然后包裹起来。像个专属的减压鞋垫。”

他顿了一下,认真地补充:“也有用泡棉卷成圈套住脚趾的,目的是让它站起来时脚底接触面积更平均,减少受压区域。”

“这种东西听起来简单,做得好不好,决定它能不能顺利站稳——甚至能不能活下来。”

伏苓抬眼轻笑,眼角带着点温柔:“听到了吧?你的小拖鞋设想,其实已经存在了。”

“那我也能帮它做吗?”萱萱看着那只野鸭缩在饲养箱里,眼神认真又柔软,“我可以帮它换垫子、记每天有没有变好,还可以画一份‘鸟脚健康成长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徐兮衡低头看了她一眼,唇角轻轻翘起,点了点头:“你只要认真学,当然可以。”

“而且你要知道,这些‘小拖鞋’,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它们能活下去。”

——

【弹幕刷起来】

【我靠原来是真的会做“鸟类小拖鞋”?!】

【徐博士讲得好清楚,什么叫又实用又有画面感】

【萱萱发言越来越像未来野生动物康复专家了】

【“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活下去”——这句我记住了】

【求出个衍生周边:湿地鸟鸟康复鞋!我买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领看中文http://m.25shuwu.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