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墨书院>>父皇他今天后悔了吗> 第144章 敌国挑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4章 敌国挑衅(1 / 1)

三公主露出羞涩的表情,“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我的意思是,嫁人这种事情还是要自己主动……”“你不接触不到就让安娘娘给你打听,哪家郎君人品好。”“一定要嫁一个本身就人品好的。”历史上,公主被家暴的也有很多。两情相悦自然是好,可这个时代,哪有哪个条件,找一个人品好的人是底线。他可以不爱你,但至少不会虐待你。“你才多大,脑瓜子里怎么尽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三公主戳了戳她的额头。“还有,三姐,你肉馅一定要炒熟了,别像上次……”裴乐瑶叮嘱。又一次三公主试做一道新菜,吃得自己拉了三天肚子,在床上躺了半个月。苏嫔吓得以后再也不让她进厨房。后来,倒霉的便是“这是灶房圣地,你少说那些不吉利的。”三公主板着脸道。裴乐瑶无奈,只好答应下来。“对了,你那豆沙和五仁的要多做一些,安宁宫里的老太妃们喜欢吃……”三公主道。“好,那就再少放些糖,他们的牙齿都不行了,别把牙吃掉了。”裴乐瑶道。裴乐瑶和三公主在灶房里忙了一日,做了不少月饼出来。除了传统的馅料,还有三公主的创新款,多数是桃花,杏花馅的,味道和口感都不错。裴乐瑶差人给皇帝,皇后,来往好的妃嫔都送一些。当然,廖先生,陆先生,谢晋之流也会送去中秋节皇帝要去摘星楼赏月。那个时候她不愿意去,大晚上挺冷的。何况,看到月亮,她便不由自主想到李太白的那首诗,心里难受。于是,在上午她带着月饼和水果去看四皇子和六皇子。四皇子身高力壮已经是大小伙子,不能再与德妃住在一处,只能搬出来独立居住。六皇子如果不出宋昭仪那档子事情,是还可以住在后宫的。四皇子和六皇子得知她要来还准备了饭菜。四皇子这个年纪已经能喝一点酒了。桌上放着一些低度的果酒。四皇子还是乐呵呵的,见到她很开心,“六妹……好久没见了。”裴乐瑶笑着点头,“回来事情也多,就没有去书院见哥哥们,你们还好吗?”“好,好得很。”四皇子笑着道。六皇子沉默寡言,微微颔首,“嗯,挺好的。”四皇子见到她很愿意分享,“哥这段时间得到了几次武教头的夸赞,他们说我功夫还能精进……”四皇子在跟她说自己练了什么拳法,刀法,骑射的精准度……六皇子面色平静的听着,毫无波澜。似乎感觉自己太长时间没有说话了,他看向裴乐瑶,“六妹这段时间都在做什么?”裴乐瑶道,“四处走走,遇到很多的流民……”裴乐瑶将自己遇到流民的故事讲给四皇子和六皇子听。“六妹妹,你说的是真的,天底下真的有吃不上饭……饿死的人吗?”四皇子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四皇子这般惊讶无可指摘,他从小在皇宫长大,哪里见过流民,人不可能有超过自己环境的认知。可六皇子却表现的很冷漠,似乎那些流民与他毫无关系。极度的冷漠也是很可怕的。虽然四皇子不懂,但是他有关注的热情。中秋佳节,月朗星稀,裴乐瑶却早早沐浴更衣,躺在床榻上看着画本子。观星楼上丝竹之声不断,灯火辉煌。可以想象,今晚皇帝又会听到多少恭维之声。人不是神,听得恭维之声太多了就会迷失自己。中秋节后,一道五百里加急的折子送到了皇帝勤政殿的龙案上。次日早朝,折子被抄录了几十份下发到百官手中。南诏与大周接壤之处发生了不小的冲突,南诏一个县令被打死了,他们想要大周的赔偿。“户部尚书听到赔偿两个字,神经顿时紧绷起来。皇帝这两年大小宴会不断,修建观星楼花了不少,再加上各处灾情频繁,税收拖欠,国库实在空虚。“是南诏的县令自不量力,冒犯我们大周的土地,被百姓打死,那是活该,这属于民斗,让地方衙门道歉就可以……”“上升不到朝廷赔偿。”大周国库赔偿几百两银子定然不行,面子上也不好看。“这种事情不能上升到国家层面,交给地方管解决就好。”兵部侍郎道,“这说明我大周百姓勇猛,寸土不让,不用赔偿。”礼部尚书露出无语的表情,“大人,你们看看上面的印章,那是南诏皇帝的印玺……”“不是我们想上升到国家层面,是人家南诏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对方下的是国书,我们不予回应,只是让地方官去处理,显然说不过去。皇帝将目光落在三位皇子身上,“你们三个是什么看法?”大皇子作为长兄自然要第一个回答,“儿臣认为,不该尝……明显是他们故意挑事。”皇帝的下巴微微下收了一些。皇帝在位十几年,早已做到喜怒不形于色。因为他的喜好会影响可皇帝还是会在一些细微之处暴露自己的心理。二皇子向来是善于察言观色的,之前他没有太多机会见到皇帝,自然无法观察,可她现在每日上朝都有机会观察皇帝。皇帝对于认同的事情便会微微的收起下颌。刚才皇帝就有收下颌的细微动作,说明他认同大皇子的做法。二皇子道,“父皇,可以派官员前去协调,但是,不给赔偿……”二皇子向来是周全的性格,他这般回答,皇帝也能料想到。“老三,你是什么想法?”皇帝最后看向三皇子。三皇子道,“父皇,儿臣觉得还是给与赔偿比较好,毕竟事关两国,万一开战,很是不妥……”皇帝脸色微微沉了下来,不过,并没有发表看法。三皇子的说法倒是得到了户部和礼部官员的支持。礼部觉得大周是礼仪之邦,该当如此。户部则是担心冲突扩大,花的银子会更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